本报讯 让沉迷网络的孩子回归健康生活。
个人经历:1995年毕业于浙江丝绸工学院服装设计专业,1996年4月至2000年底,赴新加坡工作,担任服装设计师。
浙江理工大学教职工参加工间操还是很积极。
●文/张力 作为一个企业管理人,他有着自己一套掌管企业的办事规则;作为设计师,在前不久落下帷幕的“2006北京国际时装周”上,他成功发布了自己品牌SHOW“钥匙与天使”;之前作为教师,他是开辟服装产学结合新航线的引航人。
本报记者 张谷风 陈骥 朱国平 沈蒙和 兰杨萍 丁星云 俞熙娜 本报见习记者 徐洁 整理 林云龙 摄和谐语丝 浙江理工大学宣传部部长史永安:校园怎样达到稳定?我想很多身边的东西都是维系稳定、和谐的纽带,比如母爱、坚强、宽容、沟通、理解……正是这些精神维系了我们个人、家庭、校园乃至社会的和谐。
●“拉”的力量不仅来自专家,还有孩子的父母●本报邀请有网瘾孩子的父母参加首次“家长集体干预” 本报讯(实习生 俞柳青 记者 葛婷婷)昨天,一项“归心计划”在杭州正式启动。
昨天,杭州拱墅区卫生局、杭州团市委、浙江理工大学和拱墅亲和心理健康中心联合启动“儿童青少年健康心理成长计划”,主要是让心理专家帮助青少年戒网瘾。
□记者 祝洁炜 通讯员 刘蕊平 本报讯 昨天,一个名为“青少年心理成长系列”的项目在杭启动,帮助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回归健康生活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这个项目由拱墅亲和心理健康中心与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系联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