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杭州日报:“归心”计划拉回网络成瘾的孩子

发布时间:2006-12-13 作者与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拉”的力量不仅来自专家,还有孩子的父母
●本报邀请有网瘾孩子的父母参加首次“家长集体干预”

  本报讯(实习生 俞柳青 记者 葛婷婷)昨天,一项“归心计划”在杭州正式启动。所谓“归心计划”,是网络成瘾青少年回归健康生活心理成长计划的简称。

  “我们原本想叫‘援助’计划,但就在讨论的时候,一个在我们中心接受心理咨询的网瘾孩子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说,援助让他们有弱势群体的感觉。最终成长计划的名称就是这个有网瘾的孩子提出来的。”该计划的发起单位之一拱墅区亲和心理健康中心的业务督导骆宏博士说。

  二至三成青少年存在网络依赖

  昨天的计划启动仪式上,一位心理学专家说,在21世纪,网络成瘾对社会的危害绝不亚于海洛因成瘾。这个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

  亲和心理健康中心主任陈辉列举了一组数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显示,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人数达到1.11亿,其中18-24岁的年轻人占的比例最高,达35.1%。而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系近年来在杭州地区的调查也显示,20%-30%的青少年存在网络依赖。

  “尽管已经有不少网瘾干预的研究,但是大多戒除网瘾的项目都是一次性的活动,活动结束了,被网瘾‘折磨’的孩子和家长并不能‘康复’。杭州地区始终缺少一个能够长期为网瘾青少年和网瘾家长提供社会支持的平台。”陈辉说,基于此,亲和心理健康中心和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系、团市委宣传部等机构,共同推出了“归心计划”。这项计划将建立长期的“网络成瘾青少年心理援助”基地;建立一个互助热线和短信平台;为网瘾孩子定期举办“自助沙龙”,交流戒除网瘾经验等。

  以戒除网瘾为内容的“归心计划”是“儿童青少年心理成长计划”的子项目,今后还将陆续推出学生学习倦怠综合干预、学生考试焦虑综合干预、儿童青少年自我管理综合干预等 。

  孩子戒网瘾父母先得受干预

  “治疗网络成瘾不仅是心理专家的工作,家长的作用也不可小视,”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系系主任葛列众说,“归心计划”有一个显著特点:有网瘾孩子的父母和专家一起共同帮助孩子摆脱网瘾。

  “我们在日常的咨询中经常看到,妈妈拉着儿子来戒网瘾,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控诉网络多么的不好,把她儿子变坏了;或者是爸爸把儿子拉进我们办公室,扔下句话:这孩子就交给你们了。这些父母有个共同点,忽视了从自己身上找孩子网络成瘾的原因”心理学博士、“归心计划”的负责专家、浙江理工大学的刘泽文说,实际上青少年网络成瘾往往和家庭因素有关,比如亲子关系不良,缺乏情感沟通,家庭教育功能缺失等。

  “在以往的治疗中,我们经常看见父母不了解孩子,孩子不理解父母,彼此恶语相向,导致戒除网瘾的干预难以开展。”刘泽文说,“归心计划”把父母也纳入到戒除网瘾的系统干预中,父母先接受心理干预,然后才是有网瘾的孩子,“我们也希望能成立一个网瘾家长俱乐部,定期活动,互相帮助。”

  首次家长课堂周日举行今起报名

  刘泽文博士给记者看了“归心计划”中网瘾少年心理干预的具体方案,5个阶段的干预中,第一、第二阶段都是需要父母参与的。第一阶段名为“家长集体干预”,就是先把网瘾孩子的父母聚拢来,大家一起寻找孩子网络成瘾的原因,并由专家传授家庭教育的知识和如何与孩子沟通的技能。

  第二个阶段是“长时程体验式家庭干预”。以家庭为单位,通过竞赛的方式,开展户外项目训练,在活动中建立家庭成员间换位思考的心理模式;拉近父母与孩子间的心理距离;改善家长与子女情感疏离状态。

  “归心计划”的第一次“家长集体干预”将在这个星期天下午2点举行,地点在和睦路129号,亲和心理健康中心三楼团体活动室。家里有网络成瘾孩子的父母都可以报名参加。因为干预采用互动方式进行,名额只有20个。想报名的家长请赶紧拨打本报热线85109999报名,并讲述你家孩子的情况,我们将根据具体情况,从报名者中选取20人。

  另外,这20名家长也将成为“网瘾家长俱乐部”的首批成员。

  报名前,先给孩子做做这个测试

  专家说,很多孩子并非真正网络成瘾,而是过度使用网络。在报名前,你可以先给孩子做个测试,看看他究竟是否已经网络成瘾。

  1、你是否迷恋互联网或其他网上服务,并在下线后仍然念念不忘?

  2、你是否感到有必要花更多时间在网上寻求满足感?

  3、你能控制自己是否上网吗?

  4、如果减少了上网时间或停止上网,你是否会感到不安或愤怒?

  5、你上网是否为了逃避问题或为了减轻无助感、犯罪感、焦虑、抑郁?

  6、你是否欺骗家长或朋友以隐瞒你上网的频度或在线时间?

  7、你是否为了上网而不惜冒失去某个重要关系、工作、受教育机会或谋职机会的风险?

  8、即使支付太多的上网费用你仍然上网?

  9、当下线时,你是否感到更加抑郁、情绪低落或易怒?

  10、你的上网时间是否总比原先预计的长?

  如果对其中5个问题答“是”,就被认为存在“上瘾”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