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天,本报A13版刊登《给大学生布置一道寒假作业:征集“新农村设计·7日驻村手记”》,引起我省高校和大学生的热烈呼应,甚至教授们都有些动心,浙江理工大学一位教授说,要和学生一起去农村孵一周,那样写出来的论文才不是苍白的。
本报讯(通讯员 周照东)为进一步体现专家治学理念,做好本科教学各类项目评审评估工作,近日,浙江理工大学组建了本科教育评审专家库,加强和规范对学校本科教育评审专家库的管理。
编者按:为帮助广大毕业生顺利就业,本报特别推出了部分大学生的成功就业案例,并约请专家进行点评,希望他们的经验能给求职中的毕业生一点启示。
本报讯 19日,浙江理工大学19名学生加入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构成了国内最年轻的纪实文学作家群。
本报与省教育厅、浙江在线联合举办的主题为“请让我来帮助你”报网互动论坛直播,昨天举行最后一场——一个半小时直播吸引5.8万多人次点击本报记者 施晓义 陈扬渲 或奋笔疾书记下创业要点,或抛出问题与嘉宾探讨,报网互动直播论坛让大学生对创业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
记 者 刘 徽 本报讯 一个纺织企业养一个开发团队,年花费没有100万元拿不下来。
本报讯 (记者 陈扬渲) 浙江理工大学在帮助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十分重视挖掘“校友资源”,在成功校友和应届毕业生之间搭建桥梁。
眼下用人单位的大学毕业生招聘会异常火暴:从一双双期盼的眼神,到四处散发的求职简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