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浙江在线:大学生就业难,难在哪里?

发布时间:2007-01-10 作者与来源:浙江在线  浏览次数:

眼下用人单位的大学毕业生招聘会异常火暴:从一双双期盼的眼神,到四处散发的求职简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

人才市场信息显示,有的公务员岗位是40个大学毕业生录取一个;而有的用人单位却抱怨说,招聘到满意的员工不容易。那么究竟是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还是用人单位的要求太苛刻?

当陈妙林、孙德良讲述“用人观”的时候,中国计量学院法学专业大四的徐冬一个劲地点头:“好的心态我们确实很缺。”

2007年1月9日下午2:00—3:30在浙江理工大学行政楼二楼报告厅进行“请让我来帮助你”第二场报网互动直播。就“怎样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为主题,邀请嘉宾与大学生面对面展开交流。

此前的1月5日,浙江在线与浙江日报的一场报网互动直播,对于许多来到现场或是上网关注的大学生,就像听了一堂实用的就业指导课。什么样的学生受欢迎,去面试的时候怎样展示自己,走上工作岗位怎样调整心态,如何计划自己的未来……他们争相发问,一点不想放过难得的交流机会。

一个创业提问 嘉宾针锋相对

现场提问时,230多人的报告厅里齐刷刷地举起了手。中国计量学院的郑维伟幸运地拿到了话筒。和大多数同学不同的是,他毕业后将选择自主创业。他请嘉宾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给点建议。没想到,这个提问竟让几位嘉宾打了一场“口水仗”。

“世纪华丰”的楼可方自己曾有过创业的经历,现在转型为高级经理人。他认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除了要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以外,还要有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四心合一”,也就是要有信心、虚心、热心、恒心;二是必须具有艰苦创业的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三是热爱创业的项目,坚持下去。

开元旅业的老总陈妙林却不完全赞同大学生自主创业,主张慎重创业。他认为,目前的创业门槛比较高,建议大学生先进入社会找个职业,以后再去创业也不晚。否则,可能会受到较大的打击。

网盛科技创始人孙德良说起创业之初,他坦言自己并没有“太高的目标”,只是想“安得起家”。过去10年,他从没有怀着暴富的心态,而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才走到今天。这或许是现在的大学生创业时要有所准备的,实实在在的理想才最好。但他也认为,中国的新经济领域充满着发展机遇,其中不乏自主创业的机会。

听了嘉宾们的“金玉良言”,郑维伟告诉记者,他今后的自主创业会更慎重。

学会挑企业 换个思维去就业

对于希望到企业就业的大学生来说,是不是也能挑一挑企业呢?

孙德良认为要先挑好的产业,产业不好会导致“系统风险”;然后从中挑选优秀的企业,再去考察企业领导人和他的团队是否优秀。在新经济领域,一个领导的能力很可能会决定这个公司未来的前途。

听了这些回答,同学们还不过瘾,继续直指“内核”——什么产业、企业才够好。虽然对于产业的挑法,各有各的说法,但嘉宾们认为:就企业来说,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一位有事业追求的领导者和团队,是挑选企业的重要因素。

号称面对500元月薪也能承受的浙江理工大学法学专业的王文焕,在提问那一刻就引来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在听完嘉宾们的回答后,他私下对记者说,自己的就业方向里新增了一条——追随企业优秀领导人。

现场嘉宾管理的企业本身都是优秀的企业。学公共事业管理的陕西籍的大四学生柯冬冬,和同学拼坐在一张椅子上,为了参加这场报网互动直播,他甚至推掉了当天去保险公司面试的机会。他向记者打听,“开元”要怎么去联系。记者建议他去“开元”的网站投上自己的简历,他打算互动直播结束后就去试试。

浙江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的章雷来刚刚签订了海盐一家造纸企业,他说自己看重的是这家企业的内部环境,比如培训和轮岗的机会。嘉宾们的发言,让他更认定了自己的工作方向。

记者发现,来到现场的不仅仅是大四的学生,一些大一、大二的学生也赶来旁听。学服装设计与工程的大二生戴倩倩已经在考虑以后选择什么样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