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穿越2009年平凡而难忘的时空,2009浙江教育年度新闻人物和影响力人物徐徐向我们走来。
曾经的理想是在大城市找份待遇好的工作,帮家里分担经济压力。
朱晓玲和她的工作室。
本报记者 张妍婷 钟慧丽 黄晶晶 莫利萍 “妈妈,你说今晚是不是特别冷?” “天气很好,怎么会冷呢?” “大家都熄灯了,那当然会降温啦!” 昨晚走在杭城街头,一对母子的对话让人忍俊不禁,1小时的熄灯自然不能带来温度的急剧下降,但当春天的凉风吹过心头,这一刻的温度真的很舒服。
本报讯(记者 朱振岳 通讯员 柴田 李一)高文刚、梁雷挺是浙江理工大学机械学院学生,他们在学校一次机械设计大赛上崭露头角,被班主任李革老师相中,参与到“高速水稻插秧机底盘机械式变速箱设计”课题研究中来。
放弃都市赴油田 带着病父去支教 扎根山区当村官 ■高 波:放弃繁华都市奔赴油田一线 ■何家坤:带着患病父亲远赴老区支教 ■杨 健:咬牙坚持走出困境成功创业 ■魏法祥:凭实力参加世界特种兵比武 ■周 毅:扎根山区七年志愿服务西部 ■张天然:让贫困村成了蔬菜制种基地 ■莫 锋:像骏马一样驰骋在美丽草原 本报北京3月25日讯(记者 杨晨光)“基层是我事业的起点”、“扎根在希望的田野上”、“青春最是创业时”……一句句质朴的话语引来经久不息的掌声。
本报北京3月25日电 由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组织的大学毕业生建功立业先进事迹报告团今天在北京举行首场报告会,7位身处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年轻人,以他们创业成才、爱国奉献的精彩事迹,赢得千余名在京高校学子的热烈掌声。
本报北京3月25日电 (赵婀娜、黄金)由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组织的大学毕业生建功立业先进事迹报告团,今天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首场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