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教育信息报:真心 真情 真爱——写给2009浙江教育年度新闻人物和影响力人物

发布时间:2010-03-31 作者与来源:教育信息报  浏览次数:

□本报评论员
穿越2009年平凡而难忘的时空,2009浙江教育年度新闻人物和影响力人物徐徐向我们走来。这是一张又一张陌生的面孔,在这个瞬间被我们记住;这是一个又一个无言的身影,在这样的场景被我们铭记;这是一个又一个感动的声音,在这样的时刻被我们传递。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着泪水,因为我爱教育爱得深沉。透过过去一年的精彩表现,可以发现他们拥有的是一颗真挚的事业心、一份滚烫的教育情、一个爱与奉献的高境界。我们被他们的真心、真情和真爱所感动,也为他们的真心、真情和真爱礼赞!
真心是一种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精神力量。林晓鸣在推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上动了真心,首推“中心校战略”和“初中发展联盟”,用智慧出台了一系列“组合拳”,推动了区域教育公平均衡发展。朱跃望牢牢把持住了对教育改革的真心,与全校师生肩并着肩,心连着心,坚韧不拔,勇往直前,于挫折中见气概,于成败中显真情,执着地翱翔在教育创新的蓝天中。骆爱香用纯朴、善良和慈爱的行动,诠释了真心的含义,新疆班学生们说:“只要看到骆老师,就好像看见了自己的妈妈。”陈文军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教育,总是充满自信,全情投入。在他的身上,展现出了一个现代的职业教育工作者应有的精气神。“蚕老丝未尽,缠绵六十年,且看桃李笑,不愁两鬓斑。”陈钟一生都在科学的世界里探求真谛,一生都在默默地传递着知识的薪火,生命不息,奉献不止。吴全忠缘于对母爱的真心,用尚未成长结实的肩膀,承担起了双份的人生重托;用赤子的赤诚,唤起了母亲对生的憧憬。
真情是对教育的魂牵梦绕,对事业的痴心一片。毛建华对教育有一腔真挚的情感,扑下身子,沉下心来,为学校和师生做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为江山市教育改革发展烙上了深深的印记。徐立科一生爱教育,爱得痴迷;一生爱孩子,把学生当作儿女,在三尺讲台上完成了人生最伟大的谢幕!他对教育的真情,情到深处,以至他去世后,当地上千名群众自发为他送葬,前去他墓地吊唁的群众更是络绎不绝。因车祸不幸去世的张彩花同样对职教和班主任工作痴心不改,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妈妈老师”,被学校授予“终身班主任”称号。曾丽凭着对特殊教育的痴心,14年来以自己特有的耐心与细心面对没有尽头的烦琐与平淡,把无形的音乐化为动人舞姿,手把手教授聋哑孩子,在一路欣赏着孩子成长的风景中,寻到了人生与事业的乐趣。费蔚潜心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引导学生“循真悟美”,逐渐形成了“惠风和畅”的教学风格,被誉为是语文路上的知性女子。
真爱是一种全身心的付出,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汶川特大地震后的真爱故事还在延续,周国勇2008年6月随我省首批支教团赴川。因为他对灾区师生的真爱,几次被“点将”接受下一阶段的任务。李会慧舍弃了优厚的生活,在灾区为乡亲们用知识开凿出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道,也在人们的心中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21年如一日关爱家乡教育的徐孝德,前后为黄泽镇教育事业捐了43万元之多,但他自己及家人的生活却相当俭朴,因为他深信,关注教育就是关注未来。同样致力于阳光体育的蓝水香和谢建斌,洒给了学生许多“阳光”的同时,也给自己的生活平添了一束七彩阳光。平凡中吐芳华的王优儿,则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海岛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手,35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我们同样还要礼赞这些为浙江教育增光添彩的人们:职教改革的弄潮儿、温州市职业中专教师娄海滨,从职高生到大老板的北仑职业高级中学1997届毕业生朱浩峰,保安发明家、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保安朱香龙。在2009年,他们的真心、真情和真爱,同样与教育紧紧地贴在一起,他们是浙江教育的骄傲!
(浙江教育年度新闻人物、年度影响力人物感言详见今日本报第2、第3版)

陈钟:奋斗不止 有所作为

首先,非常感谢浙江教育报刊总社、教育信息报社主办的这次评选活动。
获得这个荣誉,本人深感荣幸。这是评委和广大参评者对我本人以及浙江省纺织丝绸教育行业的肯定与厚爱,是对我们更深切的期待和鼓励。
2009年,我们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大庆,在这举国同庆、盛世欢歌的日子里,回首自己走过的九十年,感触良多。中国的纺织丝绸行业走过了不平凡的60年,在这60年间,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丝绸生产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研究、教学和管理的普通科研教学人员,对于纺织丝绸行业,我思考了很多很多,我想不管是科研还是教学,其进步与发展的灵魂应该是其内在的品质,而不是其表面的条件,我借用我们浙江理工大学的校训“厚德致远,博学敦行”来勉励年轻的教学科研人员,只要求是笃实、勤勤恳恳,在这个大好的历史时期,一定能有所作为。

详见教育信息报3月25日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