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创建于2004年3月,八年的发展,学院尤如生命之树历经阳光雨露茁壮成长,呈现出坚强旺盛的生命力,枝繁叶茂,奋发向上。学院现有71名教职员工,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正高职称11人、副高职称23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33人,博士32人、硕士3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浙江省钱江学者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各层次人员8人。另聘有兼职教授28人。几年来,生科人脚踏实地,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在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1年度,学院被学校授予“综合考核显著进步单位”。
学科建设稳步推进,科学研究成果丰硕
学院加强学科建设,为可持续发展夯实了重要基础。2005年,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点获批为浙江省省属高校“重中之重学科”。2006年学院成功获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二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又获批生物学和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并通过了新增的细胞生物学、生物制药、微生物学、植物学及生物信息学等二级学科的论证工作,同时主动参与国家海洋经济战略示范区发展战略建设,积极拓展和推进涉海学科建设,筹建水生生物学学科与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本科专业;学院还积极准备“十二五”期间申报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学院先后成功申报生物技术、生物制药两个本科专业。
教师围绕学科和专业建设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学院现建有1个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家蚕生物反应器和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研发中心(浙江有害生物控制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浙江省基因治疗中心)和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浙江省生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八年来共承担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83项,科研经费总和8000余万元,授权专利3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49篇,其中SCI论文261篇,主编和参编教材、专著21本。学院教师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
育人机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攀升
学院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不断健全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重视教学研究和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学院先后有2位教师获得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1个项目被评为2010年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另有1项被确定为2011年校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积极探索适合学院和学科特点的育人模式,努力实现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培养、课内教学与课外培养以及校内与校外教育的无缝衔接,全面实施本科生科研导师制,探索“学团制”课外培养模式,重视以学生科研、考研(考博)为载体的学术文化建设,已初显特色与成效。
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至今,已毕业研究生380名、本科生326名;在读研究生248名、本科生417名。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年均97%以上,研究生就业率100%,获得2009年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研究生发表SCI论文86篇,最高影响因子10.446;本科生发表SCI论文3篇。本科生考研录取率保持在30%以上。2008年生物技术专业在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抽查中排名省属高校第一。学生在“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中连获全国二等奖3项、省级奖15项,获批省级科技创新项目立项50余项(50%以上本科生参与了项目),学院获得2009年“理工挑战杯”和2010年“理工优胜杯”。
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往来频繁广泛活跃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每年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举办各类学术交流会议、选派教师外出学习交流。从2006年到2011年,先后邀请境内外教学科研机构的知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作学术报告72场次,其中美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先后有来自八个国家的考察团来院交流;学院师生参加国内外各类学术会议300余人次。目前,学院已与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匈牙利、韩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近年来组织、承办各类大型学术会议11次。2005年,作为第二单位主办了国际干扰素和细胞因子研究学会(ISICR)年会,与绍兴市农科院共同举办了“工厂化农业与有害生物控制国际培训班”,参与组织了第三届“纪念曹天钦院士国际蛋白质讨论会”。2006年,举办艾滋病治疗和疫苗研发国际合作研讨会,承办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学术大会,承办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06学术交流大会暨浙江省第九届生化学会会员大会。2007年,承办全国生化界各类常务理事会议3次。2008年,参与组织第十届国际生物矿化会议。2009年,承办第21届国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盟和第12届亚洲大洋洲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学术大会杭州卫星会议。2011年承办了浙江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成立30周年研讨会。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基层党建取得实效
学院党建思政工作不断加强,学院基层党组织积极推进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在学院事业发展中发挥了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在凝心聚力、推进院内体制机制变革方面成效明显,学院管理不断规范,制度不断健全,机制不断完善,和谐氛围更加浓厚。扎实的党建思政工作不但提高了学院党建工作自身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也有效地推进了学院中心工作,获得了群众认可,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学院党委被学校授予第一批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
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政治坚定、团结协作、勤政廉洁,事业心和责任感强,充分发扬民主,密切联系群众,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2008-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专项考核为优秀。学院党组织紧密结合实际开展创先争优等党的重要活动,为开创学院工作新局面提供思想和组织保障,促进了学院的和谐与发展,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两项群众评议满意率双双达到100%,教师对本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评价分值名列全校前茅。优化设置党支部,实现全覆盖,围绕中心工作对党支部和党员实施目标管理,努力发挥党员在学院发展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有一个党支部和两名党员被评为“理工先锋•创先争优闪光言行之星”,多位党员获得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创新,先后有多项包括重点项目在内的创新项目获得学校立项,有两个党支部获校第四轮支部建设创新奖,学院党委获得组织奖。学院党委在2011年并被评为校“华孚奖教金”先进集体二等奖,党建思政工作年度考核优秀。
学院积极开展师风师德和学院文化建设,教职工的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对学院各类集体活动的参与热情高。学院规模虽小却在近年校运动会中都取得了包括前三在内的较好名次,在校工会举办的“党在我心中”的征文活动中,学院教职工占获奖人数的近三分之一,学院也被评为“优秀组织奖”。学院团学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品牌,生命温室社团作为唯一院级社团连续两年获得校“十佳社团”;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两年获得浙江省优秀实践团队,并被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学生在校运动会上连续三年进入团体总分前八名,2009年还获得学生体育道德风尚奖,学生工作年度考核两年来连续优秀。
生命科学学院的创建与发展既秉承了学校百年办学的优良传统,又移植了国内一流科研院所的优良基因,更得益于借势学校又好又快跨跃式发展的优良环境。“十二五”期间,学院发展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将全面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学校党代会和党的十八大的召开,不断深化学院各项改革,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学院,为学校跻身全国高校百强行列宏伟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相信,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有学校各职能部门、兄弟学院和海内外友人的大力支持,有全院师生的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生命科学学院各项事业必将根深叶茂,繁华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