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要闻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理工要闻 >> 正文

[“十二五”成果新闻特写]体育教研部:协调发展 健康至上 凝心聚力创佳绩

发布时间:2016-02-23 作者与来源:体育教研部  浏览次数:

我校体育教研部、军训工作部承担着全校学生公共体育教学、国防教育、群众性体育活动、训练竞赛、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社会服务等任务。

“十二五”期间,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部门各项工作飞速发展,连续三年获得校“综合管理考核”单项指标优秀,连续两年获得“目标管理综合考核”先进单位,竞技体育被教育厅授予“突出贡献奖”,获得“全国高校军训先进单位”、“全国定向运动突出贡献奖”。

体育教学强特色 国防教育重体系

我校体育教学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课内外一体化”为特色,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及体质水平的提高。课堂采用“三自”教学模式,分层次教学法,共设有20项体育项目。体育教学抓规范、讲质量、求改革、创新意,在各级各类的教学检查中均为优良,体育教师教学评价位于全校前列。学生体质测试全年完成近两万人次,合格率均在95%以上。在教育厅对大三学生的两次抽查中,我校本部在全省53所高校中综合排名2014年第九名,2015年第五名。

国防教育形成以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为基础,依托国防文化节、校军事协会、团委、社团等开展的各类国防活动,形成四年一贯制的国防教育体系。通过一系列国防教育活动,切实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爱国热情,形成校园良好的国防文化氛围。按照教育部大纲要求落实军事技能训练两周,军事理论教学36学时,国防文化节系列活动参与人数达上万人次。校国旗队作为军事协会的骨干力量,以“不抛弃,不放弃”为队风,以“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与国旗同在;让热血在国歌中沸腾,为祖国争光”为队训,树立良好形象,成为校园文明建设和青年志愿者的主力军。

注重队伍管理建设 竞技水平不断提升

我校运动队建设以竞技体育的尖端效应为引领,加强运动队管理,注重运动员培养,竞技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我校有田径、女子篮球两支高水平运动队及13支普通组运动队,19名教练员和200多名队员常年坚持训练。整体竞赛水平居于浙江省高校前列,曾多次代表浙江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夺得不凡的荣誉。同时,注重对学生运动员的培养,本着“破格录取、特殊培养、合格毕业”的指导思想,在竞技水平提高的同时注重文化素质的培养,使我校运动员综合素质高,就业优势突出。

在体育部的科学管理下,在运动员、教练员的刻苦努力下,蒋赵聃、陈先彪、丁蜜笑等优秀运动员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中夺得冠军,并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同时,我校田径、女篮、健美操、排球、定向、网球等项目在全国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为我校和我省赢得了诸多荣誉,为我省高校体育工作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在浙江省第十四届大学生运动会中,我校参加全部12个单项,获得团体总分625.5分,位列全省高校第四位。

群体体育提高素质 社会服务得到认可

群体体育工作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拓宽师生体育活动空间,切实提高师生身体素质。通过体育教师与学院对接,指导17个体育俱乐部开展活动;通过阳光体育运动、留学生群体竞赛活动,指导各学院、协会和学生社团等基层组织开展体育运动,激发学生学习与锻炼的意识,切实加强学生身体素质。通过每年开展教工趣味运动会、各类教职工体育培训指导、竞赛裁判等活动,以及发放教工健身免费点卡,大力支持教工各类体育活动,提高教工健康水平。目前,共开展十一届综合运动会、五届体育文化节,设立项目最达22项,参与人数达3.6万人次。体育文化节融体育技能、知识、人文于一体,开创了学校体育事业新局面,激发了师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浓厚兴趣,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社会服务工作以“整合资源、辐射周边”为宗旨,充分利用我校体育场馆资源,积极支持和承办各类体育竞赛活动。做好日常体质与健康测评,各体育场馆的免费和有偿服务。十二五期间,共承接浙江省和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各类比赛20多项,我校严密的组织和精心周到的安排得到了省教育厅、开发区管委会和参赛单位的充分认可。各类体育场馆的开放,为我校师生、下沙开发区居民提供了便利,为全面健身落到实处做出了应有贡献。

未来五年,体育教研部、军训工作部将在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整体水平;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工作的各项制度和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切合我校体育教育特色的工作目标。

体育教研部、军训工作部将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力创体育教学科学化;提高科研水平,服务教学、训练、群体;群体活动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目标。以教师课外指导锻炼、校内体育竞赛、体育俱乐部、体育文化节等多渠道、多样化的开展群体活动;进一步完善运动队制度管理,以提高训练竞赛的科学化,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增加体育竞技实力;同时科学管理体育场馆,做到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和社会,为全民健身的全面开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