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要闻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理工要闻 >> 正文

【迎评促建专题研讨】如何提升全英文教学水平

发布时间:2017-02-04 作者与来源:党委宣传部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浏览次数:

本期登载的是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办,生命科学学院承办的主题为“营造全英文教学语境,提升全英文教学水平”的教学研讨沙龙。郭江峰、祁哲晨、冯圆、潘月明四位教师应邀分别围绕全英文授课如何组织教学、中国学生的全英文课程如何中西合璧、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如何因材施教、全英文授课如何提高驾驭课堂的语言能力等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和体会。

如何上好《生物技术导论》全英文课程

郭江峰

从2013年生物技术专业开设全英文授课班以来,我承担了《生物技术导论》全英文课程的授课任务。《生物技术导论》是新生入校后的第一门与专业相关的全英文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下面我结合3年来的授课体会,和大家谈谈如何上好一门全英文课程,如何引导和培养学生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

第一,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每次上课前我会花费较多时间去备课,更新PPT和讲义的相关内容。同时,利用好PPT备注页的功能。针对每张PPT设计的教学活动和内容,如一些要点、给学生的问题、一些难读的生物学词汇的读音等,我都会记录在相应的备注区内。为帮助学生理解讲课内容,对PPT上第一次出现的生物学术语,我会标注相应的中文释义。其后在我讲述过程中再出现时,我会时不时地提问,帮助学生熟悉英文的生物学术语。

第二,准备一份合格的教学大纲。维基百科对教学大纲是这样定义的:教学大纲是教师与学生间的合同,用于回答学生对某门课程的所关注问题,并要明确告知学生未达到课程预期目标的结果。在国内高校,教师和学生都不太重视教学大纲。2014年时全英文授课班里有两个留学生,其中一位向我索取课程教学大纲。通过研究国内外高校教学大纲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差异,发现国外高校教学大纲的内容和信息更全面。因此,从2015级起,在课程开始前我就向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份合格的教学大纲,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提早知道课程的所有教学安排和活动,另一方面也可以规范和约束自身的教学活动。

第三,用简单的句子传授知识。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或通用语言,用英文教授和学习专业知识,对教师和学生来讲,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尽量用简单的句子来表达你讲述的内容,语速要适中,口齿要清晰,发音要尽可能准确。

第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进入大学后,学生的学习管理方式完全不同于中学阶段,需要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方式。从2014级起,每次课后我都会布置1-2个开放性问题的作业,督促学生去阅读专业相关的书籍、期刊和网站。但我发现,与留学生相比,习惯了凡是问题都有会正确答案的中国学生并不擅长回答此类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开放式问题。因此,从2015级开始,在课程开始前整理、下发了有关开放式问题的材料,指导学生如何回答此类问题。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工具“课堂派”,要求学生每次上课前根据教学大纲去预习相关章节内容,并利用微信客户端完成相关章节的测试(设置正确答案后,系统会自动评阅),学生的作业也要求在线提交。相关的学习材料也可以上传到课堂派,供学生下载学习。

第五,加强对学习成果的形成性评价。通过3轮的授课,目前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逐步得到完善。目前,学生最终的成绩由出勤与课堂表现(10%)、作业(20%)、章节小测试(20%)、小组报告(20%)和课程报告(30%)等5部分构成,其中小组报告的成绩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商议后,对当次课做小组报告的同学进行评价得到的。

营造全英文教学语境,提升全英文教学水平

祁哲晨(生命科学学院)

全英文授课是我校建设一流的国际化大学目标的基础一环。推进全英文课程与专业建设,对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招收海内外更多留学生,提高我校师生的国际竞争力等方面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全英文教学不光对学生,对任课老师本身来说也是一项挑战,既要提高学生专业知识,也需要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要做到两者兼顾,确实非常不易。潜在的问题往往是教师因注重语言表达而牺牲学科知识的传递,或因师生的英语水平限制,使学科知识无法通过英语进行有效传递。要体现全英文教学的优越性,就必须做到不增加学时的前提下,使课程的学生在学科学习上不亚于上常规课的学生,同时其英语也能取得长足的进步,这是对全英文教学质量评价很重要的一个判断标准。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的问题。

对于教师来说,首先要解决教材和教学资源缺乏的问题。国外的教材非常成熟,一本教材从第一版开始会不断修订更新,一直用到二十几版,成为既通俗易懂,又知识丰富,让学生和老师都爱不释手的教材。但是原版教材非常昂贵,加上其它的辅助教材资料,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学院为此专门建立了全英文教学教材基金,每学期专门为全英文授课教师订购部分原版教材,以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但是学生的教材仍然是一个问题,许多老师通过推荐学生原版教材的国内影印版,或者是自己编写讲义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教材。经过数年的教学积累,以后还可以尝试编写英文教材。教学资源的获取与收集,也是教师备课过程中的关键。目前全世界各大高校都在推进网络课程、公开课程的建设,如哈佛、斯坦福的网上公开课,Youtube的education channel,study.com等网站都有非常丰富的专业课程资源,特别是近些年非常热门的Coursera.org,目前全世界前120名的大学在上面开设了超过1000门公开课程,超过1千3百万的学生进行在线学习,这些课程都是原汁原味的英文课程,对教师来说也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源。

此外,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特别是表达能力。对于专业知识本身,老师们一般都没有问题,主要问题可能还是在于英文阐述或者是表达方面,尤其是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对于承担全英文教学的老师来说,他首先得是一个学科专业老师,同时也是一个语言老师,语言毕竟是上课的媒介,英语表达清楚,不让学生造成误解非常的关键。我觉得英语学习是培养一种感觉。在平时会给自己创造一些英语的环境,比如说看新闻的时候可以看看英文频道和一些国外媒体,半个月看上一部原版无字幕的英文电影。上课之前也可以给学生和自己暖暖场,唱一首英文歌或是播放一些相关的英文记录片,世界著名大学的介绍等,给学生提前营造一种英语的氛围。

再就是利用留学生的英语能力,我们学校很多的留学生来自于英语母语国家,英语水平都很高,在授课的过程中,如果能请高年级的留学生参与助教,我想对老师、对学生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在国外一门专业课程往往需要两三位学生协助教师参加课程教学和课后辅导工作,英语母语的留学生如果能够扮演好全英文授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桥梁工作,那将起到教师全英文授课、学生全英文学习和留学生融入中文学生三赢的效果。

如何有效应用全英文组织授课

冯圆(经济管理学院)

作为一名从事教学工作刚满三年的青年教师,自2013年进校以来,我担任过《会计学原理》、《会计前沿问题研究》、《英语新闻阅读与写作》等多门全英文课程的教学工作,刚开始尝试全英文教学的时候遇到过许多问题,因为学生中既有非全英文专业本国学生,也有全英文专业的中国学生,还有留学生。针对不同背景的学生,结合之前参加全英文授课培训中学到的一些经验,我想跟大家谈谈对于“全英文授课如何有效组织教学”这一问题的几点体会和想法。

一、在全英文授课模式下,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以及师生沟通的流畅度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为了让学生们更快地适应全英文的语境并且提高留学生的参与度,我一般会在第一节课上请各位同学先用英语做一个自我介绍,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还会让每位同学做一个席牌写上自己的中文或英文名字放在桌上。这样可以根据不同学生上课时的反应点名请他们回答问题,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们上课的专心度。自我介绍也可以让我大致了解不同学生的英文水平,设定合适的难度来安排课堂教学的语言内容。这样既不会让学生觉得太难听懂,也能让他们觉得有东西可学。

二、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同学同时也要兼顾个别学生。在全英文的课堂中,有些同学英语听说能力比较强与老师的互动较多,应该尽量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比如遇到较难理解的词汇和语句时可以请这些同学来翻译一下;但同时有些学生的英语能力相对较弱,对于这些学生我认为切不可忽视他们,应尽量鼓励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以此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一般来说,我会将班上的同学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案例在课堂进行分析。每组尽量包括口语好的同学也包括口语较弱的同学,汇报时要求每位小组成员都要发言,使英语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充分地展示自己。

三、教学时注意平衡不同国家学生的语言能力。全英文教学的课堂往往会面临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应该尽量了解那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的文化习俗和发音特点。对于那些来自东南亚国家,性格比较内向、同时英语也不是母语的留学生,最好能够适当地给予一些帮助,下课的时候能经常去问一问他们听课有无困难,让他们知道自己并没有被忽视,提高他们的归属感;而对那些来自美洲国家,性格比较外向、同时英语也非常流利的留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偶尔请他们回答一下问题,或者在习题课时让他们上讲台将答案写在黑板上,当他们回答正确时要给予赞扬和肯定,这样能够增加他们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四、把握课堂节奏,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每个学期刚开学的时候我都会给每一门课程注册一个公共邮箱,一次课结束以后将本次课的PPT、课后作业,以及下次上课需要提前预习的内容放在公共邮箱上,供学生们下载。同时通过公共邮箱,师生之间以及各个不同国家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沟通学习。虽然我们在每一学期刚开始时都做好了教学日历,但由于不同班级的学生吸收和掌握知识的能力不同,我有时会发现上学期用一次课可以讲完的内容这学期可能需要两次课的时间。同时又因为英文授课的特殊性,有必要在课堂上适当检查一下学生是否理解教学内容,让同学们不要将疑问遗留到下一个章节。

全英文授课:Easy to Say, But Hard to Do

潘月明(外国语学院)

近年来,全英文教授专业课程,亦称全英文授课,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之一。作为理工外国语学院一名外语教师,在过去4年多时间,我本人与本校多名外籍英文专家合作,连续参与了我校五届师资培训工作。通过课上,尤其是课下零距离接触一线相关教师,更加感到此项工作:“Easy to say, but hard to do, and even harder to do better”(容易说,却难做,更难做好)。那么,当一名合格的全英文授课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一、 英语“语言”能力是实施全英文授课的首要条件

由于全英文授课采用以英语为媒介语方式进行专业课程教学;同时采用英文版教材,以英文形式作业和考试等衡量学生的成绩,因此,要求相关教师所具备的首要条件,一是能够用英语思维,以及做到流利地用英语沟通;二是能够用英语传授专业知识,确保在建立全英语环境下,达到既能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又能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

然而,在现阶段,英语水平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包括我校相关教师开展全英文授课的一个重要问题。诚然,在过去几年中,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和参加全英文授课培训等,大多数相关教师的英语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但真正能游刃有余地运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提升教师语言能力的工作还要继续深入下去。

二、 英语“授课”能力是实施全英文授课的必备条件

有效提高相关教师的教学能力,首先要从提高教学方法入手。事实上,这也是教好这门课程的必备条件。在西方高校的课堂上,教师在输入新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师生共处于语言交际的教学环境中。正因为如此,交际教学法是目前诸如美国哈佛、麻省和英国牛津、剑桥等世界一流高校所普遍采用的方式,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获得专业知识的习得能力等。另外,在交际教学法理论的指导下,教师还可以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其它方法,如内容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

在开展全英文授课中,以教师为中心所采用的“一言堂”方式,不仅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而且会让学生感到听全英文授课枯燥乏味。

三、 熟悉西方“教学”模式是实施全英文授课的重要条件

我们以“宁波诺丁汉大学”为例,其教学模式是以英国本土高校“三位一体”为本,将“课堂教学”(Lecturing)、“课上讨论”(Lecture-based Discussion)和“个别辅导”(One-on-one Coaching)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体而言,我们的教师要掌握一定的全英文教学理论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包括教学活动中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等。同时,通过对西方教学模式的探究,进一步了解国际上流行的“沉浸式”(Immersion Model)等全英文教学模式。明确课堂中自身的角色定位,理解全英文授课的目的是把英语作为学习的“媒介语”(Media of Instruction),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同步得到提高。

诚然,有效实施全英文授课,不能仅仅停留在提高教师的语言与教学能力上,还要快速提升学生的学术英语水平、确保能用英语听懂专业课程。此外,高校的管理水平也要同时跟进,包括调整教学计划、加强对全英文试点工作的扶持和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和适度激励,以及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训等。最关键的还是要有一支合格的全英文授课师资队伍,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们离相关学生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