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9日,杭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杭州日报、钱江晚报今日下沙等报道了我校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合作签约新闻。
原文如下:
杭州电视台:高校仪器 企业可用 连哇哈哈都“笑了”


新闻来源网址:http://www.wasu.cn/Play/show/id/4950393?refer=v.360.cn
杭州日报:高校巨资采购的科研设备,企业也可以预约使用
下沙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企业采购一台科研仪器设备动辄几十万元、数百万元,使用频率却可能一年用不上一次,巨额的设备投入和维护经费与实际使用效率相比存在巨大反差,这是许多企业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时面临的困惑。随着全市发展智慧经济的深入,企业对科研仪器设备、尤其是高端大型仪器设备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作为仪器资源集中的高校院所,却存在着设备利用率偏低,效率不高的问题。如何在减轻企业科研设备投入负担的同时,又能提高现有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昨天,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根据自身的区域特点,把各高校分散的科研仪器设备资源进行整合,通过网站平台,为企业科研尤其是科技型初创企业提供支撑服务。企业只需登录平台网站,就可进行设备查询、预约使用。
首期推出287台
总价2.8亿元设备共享
开发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是一个开放的科技服务平台,包括共享网站、实体仪器及运行机制。昨天开放的首期项目由开发区管委会与浙江理工大学合作共建。
“前期开发区征集区内企业仪器设备需求时,就有40余家企业提出150多台/次仪器设备需求。”开发区经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企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实验和检测,但由于大型仪器设备价格昂贵,更新换代快,很多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初创企业往往无力自购。开发区搭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既可以为企业节约资金,也有助于推进企业技术创新。
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前期走访调查发现,目前高校大型仪器设备普遍存在重购置、轻利用、分散放置、独立占有、缺乏绩效等问题。高校如实施仪器设备对外开放利用,不仅可以适当贴补设备维护费用,也使高校和科研单位更好地为本地经济提供助推作用。
据前期摸底统计,下沙大学城的浙江理工、工商、杭电、计量、杭师大、经贸等高校可对外开放的仪器设备400多台,
昨天在签约现场,浙江理工大学向与会企业推出了首期开放使用的大型仪器设备清单。共有287台,总价值2.8亿元。其中不少是昂贵稀有的大型精密仪器。如单价370多万元的透射电子显微镜,298万元的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设备,230多万元的和频光谱测量系统等。
平台将整合各高校资源
覆盖更多企业
娃哈哈企业研究院李言郡副院长昨天拿到了这份设备清单,不时地用笔在上面打钩。“上面生物科技领域的不少仪器设备对我们都适用。”李言郡说,娃哈哈企业研究院已购置了价值2亿元的科研仪器设备,但是企业不可能把大大小小所有可能用到的设备都花费办齐。比如说表面张力仪,如果用的机会不多,缺少维护,反而容易损坏或测试数据失准。
新近落户下沙的海外人才马昕博士,昨天也仔细参观了浙江理工大学的实验室和仪器设备。这位来自美国的新能源新材料专家表示,“开发区有适合人才创业的平台、有大学城的支撑,这些一流齐全的仪器设备,将给我们今后科研开发提供很大的便利。”
据了解,开发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将在一期的基础上,计划将下沙大学城的中国计量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统一纳入该共享平台,并吸引有实力的企业也加入。
平台将把各高校院所、生物医药平台中心、企业以及其他可以对外开放的大型仪器设备信息统一收集并建立信息库。用户只要搜索仪器设备的名称或关键词,就可获知仪器型号、存放地点信息,选定仪器型号后,可看到该仪器详细功能介绍、性能参数、负责人联系方式。此外,还将建立起专家库、重点实验室、第三方检测机构信息。便于企业咨询交流相关技术问题,为产学研合作创造条件,推动企业联合高校技术攻关,满足企业申报项目、验收、资质认定、制定标准等多种需求。
新闻来源网址:http://hzdaily.hangzhou.com.cn/hzrb/html/2014-12/09/content_1854717.htm
钱江晚报:高校实验室仪器不再睡大觉,让企业低成本共享
开发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进入试点阶段
本报记者 陈素萍
有人总结,高校实验室里许多昂贵仪器设备存在“三低”现象:管理水平低、共享程度低、使用效率低。另一方面,国内高科技企业对大型科研仪器却求贤若渴,翘首以盼成熟的公共科研设备平台能早日建立。
昨天,开发区与浙江理工大学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合作共建签约仪式举行,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邵立春和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陈建勇代表双方签署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共建协议。
至此,开发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正式迈入试点阶段。
共享平台促高校和企业合作共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型科研仪器设备作为科技活动重要的基础性资源,是创新驱动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
如何才能既满足科技型企业对科研设备的广泛需求,又盘活闲置设备资源?推进仪器设备、专家库、实验室等资源共建共享,无疑是实现合作共赢的好办法。
会上,邵立春指出,开发区拥有高教园区和工业园区,在高校大型仪器设备资源集聚、两园区地域紧密互邻等有利条件下,开发区和理工大学共建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平台,符合国家、省、市科技工作要求,还将进一步深化实施开发区“科教强区”战略和高教园区工业园区“两园融合”战略,促进校企产学研全面合作,建立起以政府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为技术依托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我校将按照‘优化配置、全程管理、开放共享、最大效益’的原则,构建公用性较强、具有学科特色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陈建勇在签约仪式上发言称,理工大学将以此为契机,在继续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实现了分散设备的虚拟集中管理,校外用户可以登录平台网站注册、登录、预约仪器设备,最大限度释放科研设施服务潜能,让那些睡大觉的科学仪器设备尽快醒过来、转起来。
共享平台合作明年覆盖全区
根据协议,开发区与浙江理工大学合作共建的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平台,是一个开放的科技服务平台,包括共享网站、实体仪器及配套工作机制。按照计划,首期依托理工大学现有校级大型仪器,共享平台重点向开发区生物医药类企业开展服务。
未来平台运行稳定后,二期合作共建将覆盖全区,主要以大型仪器设备的供方和需方为服务对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统一建立资源库,对相关资源进行集成整合,构建一个以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为核心,覆盖专家库、重点实验室信息、第三方检测机构信息等位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陈建勇介绍说:“目前,理工大学现有仪器设备价值约5.4亿元,首期投入的仪器设备价值约2.8亿元,校内师生总体使用率约占半数,在仪器可供开放的时间里,将采取有偿服务,对外提供开放共享服务,按照成本补偿和非营利性原则收取服务费。”
开发区经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这个试点的基础上,预计明年中旬,开发区将与下沙高教园所有高校开展合作,建立统一开放的网络管理平台,开发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参与单位和服务内容将更加丰富,共享平台将实现全区覆盖。
共享平台让企业节约人力物力
“我们需要很多设备用于研发,但用不了几次,当然是使用共享平台的设备更省成本。” 娃哈哈企业研究院副院长李言郡说,以液相质谱串联蛋白组工作站为例,若自己购买设备需花200多万元,研发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再用,“如果科研单位有这种发酵罐,我们跟他们合作使用,就不用再花巨资购买了。”
同样的苦恼,很多科技企业都有。动辄上百万元的大型仪器设备具有一定的专用性,不同的研发项目需配套相应设备,但大部分设备在没有研发任务时被冷落一旁,若转卖,售价也远低于设备本身价值。
共享的意义不仅仅关乎设备,还关乎人员。缺乏有资质的专业人才使用维护高端仪器设备,容易导致它们无法发挥作用。
浙江理工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张瑞林告诉记者,非全自动化的科研设备,往往需要配备相关技术人才进行操作,而科研院所正是这些人才的基地,“科技型企业对设备的渴求度很高,但如果企业自行培养人才,则培训费、工资等对中小科技型企业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对此,李言郡深有同感。他说:“我们拥有一批食品生物工程大型仪器设备,价值近2亿元,一般一台设备标配至少1位管理人员,平时还需要培训、维修、调试等,如果设备满负荷工作还说得过去,如果几年用不上一次,价值就无法发挥。”
昨天签约仪式结束后,下沙各家企业代表、高教园区高校等人员,实地参观了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院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参观结束时,李言郡兴奋地说:“这里很多机器是我们本来想购买的,如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红外线激光扫描成像系统等。这下好了,接下来我们会主动找上门来,积极与科研院所开展合作。”
新闻来源网址:http://qjwb.zjol.com.cn/html/2014-12/09/content_2908303.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