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钱江晚报》报道我校建工学院杨小峰老师开设昆虫选修课

发布时间:2016-05-19 作者与来源:《钱江晚报》  浏览次数:

5月20日,《钱江晚报》报道了我校建工学院杨小峰老师开设的昆虫选修课。

浙江理工大学有堂受欢迎的昆虫课 任课老师用故事讲述昆虫的魅力

本报记者 林晓莹 通讯员 :史量才学生记者中心 康秧鸣

“有人比喻选上他的课就像中了彩票,要碰运气。所以,很多人都是站在过道上听他讲课。”这是最近浙江理工大学贴吧上一则关于“选修课”的精华帖。

这门课程叫《魅力昆虫》,是浙江理工大学杨小峰老师的一门公选课,自开课以来一直是理工最热门的公选课之一。一般公选课的容纳人数是150人,而他的《魅力昆虫》课吸引上千名学生竞相选择。

杨小峰是建筑学专业老师,为何他的公选课这么受学生们的热捧?有特别的诀窍吗?

课堂上:每张昆虫照片后面,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

在课堂上,杨小峰和一般老师不同,他不用PPT讲课,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昆虫照片以及昆虫纪录片,他的每一张昆虫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他就是故事的阐述者。

在讲解过程中,杨小峰往往会将昆虫的图片不断放大,让学生们看清昆虫的身体构造和色彩,“昆虫的魅力就在于它经得住不断地放大,不同于人造工艺品放大会显现出瑕疵,反而越放大越美丽。”同时,他也展示了昆虫行为上一些很迷人的动作并作出解释。

“《魅力昆虫》这门课是我把关于昆虫最有趣最美好的东西带给学生,撇去了其中无聊枯燥的部分。”对于自己的课程,杨小峰说,课堂上的昆虫照片以及照片背后的故事,很大一部分是他自己亲身观察、拍摄所得,所以更生动更真实。

“你看老师拍的那些昆虫,太生动了,之前不喜欢虫子也不敢靠近,但是上了这个课以后发现近距离下的虫子都很漂亮,也因此喜欢上了昆虫摄影。”学生李云云说,“上昆虫课对于学业并没特别的帮助,主要是兴趣。”

而在同学们的眼里,杨小峰课堂上的冷幽默也是选这门课的必然理由。“老师很低调,喜欢戴顶渔夫帽,嘴里喜欢念叨‘六条腿’,从不跟你讲大道理,会突然冒出两句经典语录。”

尽管课堂内容都是形形色色的虫子,但对女生的吸引力特别大,课堂上的女生占了近半数。一名大四的女生小陈说,“两年了,都没选上这门课,去年来蹭课,今年我还是过来蹭课。每年课程主要框架是相同的,但是每次老师讲的昆虫故事是不同的,让我觉得很新鲜。”

这堂课还有一个有趣的环节,就是课堂点名,杨小峰不是念着学生的名字点名,而是把全班同学像昆虫那样用数字编号来点名,点名时的语速还特别快:“001、002、003……”

课堂外:建立了昆虫爱好者群,和学生一起拍摄交流

在课堂之外,杨小峰还建立了昆虫爱好者群,里面大多是上过《魅力昆虫》课程的学生,有一部分学生是以前上过他的课,现在不上了仍然通过昆虫群与杨小峰交流昆虫知识。还有学生在路上随手拍下的一只昆虫,也会发到群里请老师鉴定。

在这个昆虫爱好群中,学生们被按照昆虫的成长阶段来划分等级,资深的昆虫交流者们的称号是“成虫”、“虫蛹”等,如果加入了群之后默默无闻,那就只能是“虫卵”。还有些同学不满足于网上交流,就会主动和杨小峰联系,跟随他出去拍摄昆虫。

杨小峰还开设博客,创建微信公众号,发布自己的观察昆虫文章,解释一些昆虫行为等。“我现在最大的快乐,就是看昆虫的家园,想象自己化身为它们当中的一员,去感受它们的欢欣与骄傲、绝望与坚强。”

从2003年开始,杨小峰开始拍摄昆虫,到如今已拍摄5万多张的昆虫照片,其中一部分制作成了上课的课件。

“昆虫世界是很有趣且充满未知的宝藏,这种未知是有吸引力的,每次出门之前我可以想象又有很多新的东西被我发现,回来我可以整理成文。”抱着不断探索的心态,杨小峰才能始终保持对昆虫的热爱。小到校园中的一个小花坛,大到各种植物园自然保护区,他都能一头扎进去,进入到微观世界,和虫子们在一起。

杨小峰经常在假期随着昆虫摄影圈的朋友到各地拍摄昆虫。“见识到了更专业的队伍,和专业人士一起探讨昆虫,亲眼观察了许多之前没有遇到过的虫子,很过瘾。”

新闻来源网址:http://qjwbepaper.qjwb.com.cn/html/2016-05/20/content_3336172.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