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人民网报道我校材料与纺织学院、丝绸学院结对服务地方企业事迹

发布时间:2016-05-15 作者与来源:人民网  浏览次数:
5月19日,人民网报道了我校材料与纺织学院、丝绸学院结对服务地方企业事迹。
原文如下: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浙江省组织高层次人才助力企业创新升级
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实施专家联系服务企业制度
春寒料峭、乍暖还寒。蒙蒙薄雾伴随着丝丝寒意的清晨,笔者来到这家位于浙江嵊州,由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 养人员,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副院长,周赳教授结对联系的浙江巴贝领带有限公司。
“十二五”以来,在企业转型升级“巨浪”冲击日趋严酷的动力转换期,巴贝领带亟待提升数码提花技术、加强研发力量,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浙江省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闻风而动,积极落实浙江省“专家联系服务企业”制度,最终促成了浙江理工大学周赳教授和与浙江巴贝领带有限公司成功“结对联姻”。
以周赳教授领衔的技术研发团队利用高校科研优势,助推企业创新转型升级,为浙江巴贝领带有限公司补上束缚其创新发展的“短板”,促使浙江巴贝以更加强健的姿态走向国际市场。据悉,浙江巴贝领带有限公司目前已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国服装行业百强企业,其主要产品,高档真丝领带90%出口欧美和日本市场。
至今,周赳教授担任着浙江省嵊州领带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专家、浙江巴贝领带有限公司科技指导员,共同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通过技术合作和技术转让,周赳教授技术研发团队开发的数码领带与服饰新产品为企业新增利润达1亿多元,总产值达到十五六个亿。
同样,与浙江巴贝毗邻而居的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与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浙江大学生物与化工系联合反应研究院副所长,尹红副教授带队的研发团队“联姻结对”。
联姻后的尹红副教授及其团队和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维生素及类胡萝卜素产品制剂化技术,共同承担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获得专利10项,每年新增效益超过3亿元,每年新增产值超过20亿元。其中合作项目“重要营养素超微化制造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获得2015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
在浙江长兴曙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说起企业之前的发展状况时仍然心有余悸:“明知道技术创新才是企业得以长久生存的唯一出路,但是在曙峰光电主要的产品LED路灯行业,多年的常态就是模仿和低价竞争,行业内几乎大部分的企业都靠模仿生存,最终导致大量的LED工厂倒闭转产,且全数苟延残喘。”
也就是在这个行业大背景下,浙江省“专家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开始实施,由政府部门积极牵线搭桥,成功推动“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高秀敏博士牵头的杭电光学工程与仪器科学研究所与长兴曙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校企联合实验室。
在高秀敏博士的主导下,自适应性LED隧道灯系统的成功开发,极大提升了长兴曙峰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至此长兴曙峰开始走上了一条自主研发的技术道路。
作为“百名干部联千企,服务企业助创新”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浙江省人社厅大力度推进“专家联系服务企业”制度。目前,已有106位省“151人才工程”专家与湖州、嘉兴、绍兴三地106家企业建立了为期3年的结对服务关系,重点结对帮扶企业开展机器换人、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方面技术难题攻关。
浙江实施“专家联系服务企业”制度以来,累计为企业解决了213个产品或生产技术难题。为结对企业提供了74条技术创新和管理改进建议;在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精准对接下,促成所在单位与企业签署了15项人才合作协议;与企业已签署合作协议或达成项目合作意向42个,促使一大批科研成果转化成为企业实际的技术产品和生产力。
伴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度推进,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让专家和企业获得“双赢”,“专家联系服务企业”这项举措今年将在全省“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