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浙江新闻刊发了我校学子打卡“浙江文化印记”之杭州西湖文化景观。
原文如下:
打卡“浙江文化印记”④ | 浙江理工大学学子游西湖:处处回头尽堪恋
2020-08-24 14:11|浙江新闻客户端|编辑 沈听雨 在历史悠久的浙江土地上,有着诸多如明珠般闪耀的文化遗存,无一不是浙江文化积淀的翘楚,而这其中最负盛名的一个,便是杭州西湖。西湖文化景观早在九年前就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在前不久,浙江首批20项“浙江文化印记”出炉,杭州西湖便在其中。
这个暑期,浙江理工大学“寻访历史长河中的文化印记”实践团队重游杭州西湖,在湖光山色中领略无数文士墨笔下的西湖风雅。
被白堤、苏堤等堤岛分为五个部分的西湖水体,构成了独特的“两堤三岛”的整体格局,其中有接天连碧、映日荷花,有夹岸桃柳、春晓莺啼。为了能够一览西湖水体全貌,小队走进西湖博物馆。
一踏入展厅,映入眼帘的便是1∶1000的西湖实景沙盘。在沙盘之中,可以纵览西湖的自然地貌与格局,小队以全新的视角体会景观背后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沙盘的周边有着一个个显示屏,只需手指轻点,即可获得西湖景点的详细介绍、文化史迹等。
最令小队惊叹的是展现历代人民对西湖清淤维护和人工改造历史的“浚治之功”展厅,展厅内的各类文物书写了杭州居民和西湖自然景观和谐共生的印记。
小队还尝试查询展厅中的道具书联动电子屏,扫描仪扫描书角的条形码,电子屏就可以播放相应的疏浚视频,让历史以生动的画面和声音重现。队员们表示,在翻动疏浚历史道具书时,疏浚西湖的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两度到杭州做官,他同当时的当地百姓一起用疏浚挖出的葑草和湖泥堆筑成横穿西湖南北的苏堤;隋唐时期李泌开发了杭城的地下引水功能;唐朝白居易修建白堤,疏浚六井,以利民用……杭州城市与西湖不可分割的羁绊早已形成,西湖见证了延续至今、持续不断的人湖互动关系,其本身便是浙江历史文化的印记。
2001年,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正式动工,19年来保护修缮、恢复重建了180多处自然和人文景观,恢复西湖水面0.9平方公里。如今,杭州还在持续在对西湖生态环境进行深入广泛的整治,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重游西湖,实践小队深深被其中千百年来历史的、文化的记忆所震撼。通过信息科技更直观地了解西湖及其文化意蕴,古老与现代和谐交织,自然山水同科学技术共同发力,西湖的文化基因和风骨也在其中代代相传、沿袭至今。
作者 浙江理工大学全媒体中心:聂玉玲、曾雯
新闻来源网址:https://zj.zjol.com.cn/video.html?id=1510621&duration=65.0&isVertical=0&fsize=2520523&width=640&height=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