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浙江新闻、中国教育在线报道我校理学院赴全省各地开展暑期乡村支教。
原文如下:
浙江新闻: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志愿服务团队走进岩坦镇屿北村
“我是你们的彩虹姐姐!”“我是你们的温柔姐姐!”7月12日,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悠悠我心系古城”志愿服务团队进入永嘉县岩坦镇屿北村开展支教活动,志愿者们独特而生动的自我介绍方式很快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
了解彼此后,课程正式开始。上午的安全知识讲座涉及心理健康、食品安全、活动安全等方面,强化了小朋友的安全意识,有利于之后活动的开展。“我之前骑自行车摔倒过!真的好痛!”一个可爱的小家伙激动地说。随后,大家争先恐后地叙述着自己不注意安全的经历,通过这些经历,大家更加意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
孩子是青春活力的代表,是蓬勃朝气的象征。一首《青春修炼手册》让志愿者和孩子们都乐在其中,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小朋友们积极参与,美妙的歌声在活动室里久久回荡。一个个稚嫩的声音饱含了对未来的期望,充斥着对梦想的渴望。同时,志愿者还通过“击鼓传花”和“滚雪球”的小游戏调动现场气氛,小朋友们争先上台自我介绍并表演才艺,逐渐融入集体。而下午的“舴艋舟”文化介绍,更让孩子们了解到更多关于其背后的历史,并纷纷描述了家乡这一年以来的变化,令志愿者们也受益匪浅。
据悉,该志愿服务团队将通过深入了解有当地特色的红色文化、传统文化,进一步学习十九大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以支教的形式让当地的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让他们更热爱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
新闻来源网址:https://zj.zjol.com.cn/news/984732.html?from=timeline
中国教育在线:支教十二载,曙光在行动:
浙理工学生社团赴缙云、天台开展暑期支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实习编辑 徐云虹 通讯员 胡丽)7月9日-27日,浙江省天台县湖酋村和缙云县胡村同时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来自浙江理工大学曙光在行动协会的暑期支教团队。每年5月,该社团即开始在全校范围内招募志愿者,经过层层选拔成立2支支教队,经过破冰、培训、安全教育等环节后分别前往省内边远地区开展不少于20天的暑期支教,为孩子们传道受业解惑,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志愿者团队期望为胡村小学的52名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传授更多知识。来到胡村的第一天,志愿者们便和学校负责人李玉燕老师组织了开班仪式,李老师叮嘱道:希望你们在夏令营遵守纪律,维持卫生,注意安全,尊敬老师。随后,志愿者和同学们进行了沟通,确定了每年级学生的学习进度。
缙云胡村:书法课上子听老师在做示范,小朋友们围着他,听得非常入神
除了日常的课程知识,志愿者们还准备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动手制作内容,如书法课、扎染课等。口语课上,孩子们跟着志愿者开口说着生活中常见的词汇并活学活用;书法课上,志愿者告诉同学们手指要实,才能握笔稳;手心要虚,放松自然;手背要圆,但不要刻意;扎染课上,志愿者结合视频资料追溯扎染的历史,带领同学们一起把白布变成五彩的世界;手语课上,志愿者和孩子们大手牵小手,感受无声世界的魅力……志愿者们从有趣的故事出发,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让传统文化在笔尖、指尖飞扬,让点滴欢笑随童真绽放。
湖酋的课堂上同样精彩。为了让150位留守儿童有一个别样的暑假,志愿者们结合自身优势,开发了启发小朋友们课外兴趣的多样课程,如折纸课、绘画课、数独课、音乐课、魔术课、自然课等。
天台湖酋村:小朋友认真学习折蝴蝶技巧
折纸课上,栩栩如生的小蝴蝶在课堂上翩翩飞舞,带领小朋友们体会折纸艺术;绘画课上,可爱的小猪佩奇跃于纸上,活灵活现,让小朋友忍俊不禁;数独课上,小朋友们勇于尝试不惧失败,力争探究数独奥秘;音乐课上,童趣的歌声充满整个学校,到处洋溢着和谐安宁的气氛;自然课上,小朋友们用收集的树叶拼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小朋友们对于兴趣课迸发出强烈的热情,对于他们来说,这些课不仅为他们枯燥的学习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还为他们拓宽了视野,在他们心中播种了幼小的种子。
据了解,曙光在行动协会是该校有名的支教社团,从2007年开始赴四川德阳、大洋、缙云、天台等多地开展暑期支教,累计服务留守儿童超过3000人次,迄今已连续开展十二年。
新闻来源网址:http://zhejiang.eol.cn/zhejiang_news/201807/t20180727_1619247.shtml?from=singlemessage#10006-weixin-1-52626-6b3bffd01fdde4900130bc5a2751b6d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