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中国教育在线报道我校理学院开展形式多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17-07-15 作者与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浏览次数:
7月14日,中国教育在线报道我校理学院开展形式多样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原文如下:

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学子向小朋友们展示化学魅力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通讯员 付雨昕 实习编辑 蔡仪)“你们看黄色变成了紫红色”、“这次黄色又变成了灰黑色”一群志愿者正在向小朋友们演示pH试纸的使用,而这个活动则是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的学生们向小朋友们展示化学魅力的其中一个环节。

会变色的试纸、多彩的毛笔字、自制健康可乐,每一个活动都让小朋友们充满期待。遇到酸pH试纸就变成紫红色,遇到碱pH试纸就变成灰黑色,不同pH值的液体在pH试纸上会显示不相同的颜色。除了介绍pH试纸,志愿者们还表演了一个魔术,先用小棉棒沾取一些水,在纸上写下了一些字,在纸上滴了碘水后,白纸上竟然浮现出了字迹。看见这一幕,小朋友们感到不可思议却又不知道为什么,其实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小棉棒沾取的是加入淀粉的水,当淀粉遇到碘水后就会反应,之前写下的字就会浮现了出来。了解了原理后,小朋友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更多好玩的实验。   

压轴戏的自制可乐随即出场。可乐虽然好喝但是不健康,志愿者们为小朋友们准备健康的自制方法。给小朋友们分发了材料后,志愿者们帮助小朋友依次向杯中加入柠檬、蜂蜜、苏打水和一点老陈醋,将它们摇晃均匀后,小朋友小口品尝了一下,惊奇地发现竟然和碳酸饮料一样好喝,有的小朋友还记下了这个神奇的配方准备回家制作。   

在科普课堂中,展现给小朋友们的实验只是化学实验中的冰山一角,但已经让小朋友感受到化学的神奇魅力。理学院的学生们用有趣的实验和浅显的道理,与小朋友一同探索化学世界,也希望能够用这种方式帮助小朋友们更加清楚地意识到科学的利弊性。

新闻网址:http://zhejiang.eol.cn/zhejiang_news/201707/t20170714_1540630.shtml

浙江理工大学科普训练营开展“心灵密码”主题科普活动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通讯员 包新乐 实习编辑 蔡仪)“人们是如何辨别表情的?”、“人们又是如何辨别面孔的?”这些问题一直是萦绕在大家心头的问题。7月2日下午,第47期科普训练营在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实验室举行,带领小朋友们一起解开这些秘密,破译心灵密码。   

揭开表情与情绪的秘密   

“喜悦、伤心、愤怒等都是一些基本情绪,会对应不同的表情。”志愿者耐心地讲解着。小朋友们一边专心听着讲解,一边做着相应的表情,真正的活学活用。他们认真专注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   

描绘半张面孔的神奇   

一时间,热闹的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小朋友们拿着铅笔,画起了画。纸片上是半张卡通人物的脸孔,他们需要做的就是用笔把另外半边的脸补全。他们低着头,专心致志地画着。不时还能看到他们皱着眉头,挠挠头,然后擦掉刚刚画错部分的场景。随着他们画图的结束,他们的笑声也渐渐复苏,很快就又充满了教室。他们欣喜地将自己的画作拿到台前,让大家欣赏。这次的绘画让小朋友们明白了人类强大的面孔识别能力,即使只有半张面孔,他们也能轻松辨别。   

玩转心理仪器的精密   

为了让小朋友们更深刻了解心理学,志愿者们拿出了很多心理学仪器。电子迷宫、手眼协调仪……一个个惊奇有趣的仪器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小朋友们争先恐后,都想与仪器有一个亲密接触。   

面孔与情绪一直是人们不解的问题,也是心理学所关心的话题。这次活动让小朋友们了解了表情的迥异和识别人脸过程的原理,也让他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科学的独特魅力,培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新闻网址:http://zhejiang.eol.cn/zhejiang_news/201707/t20170714_1540625.shtml

浙江理工大学科普训练营开展“神奇的肥皂”主题科普活动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通讯员 包新乐 实习编辑 蔡仪)肥皂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东西,洗衣服、洗漱都离不开他。近日,在浙江理工大学青少年科普基地里,小肥皂成了“大明星”,为小朋友们创造了一个霓虹般的世界。   

当提到肥皂水时,我们脑海中最先出现的是美丽的泡泡。小朋友们站在帘式皂膜仪器前,缓缓拉动绳子,只见一张薄薄的皂膜,就像一张巨大的水帘,出现在他们面前,洋溢着五颜六色的光。有的小朋友十分心急,迅速拉下绳子,皂膜刚出现就破了,但是他却乐呵呵的。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肥皂水可以止痒吗?”教室里瞬间沸腾了起来,他们摇摇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表示不相信。原来,碱性的肥皂水可以中和蚊虫叮咬时注入的酸,而这些酸就是让我们感到痒的原因。听完后,小朋友们恍然大悟,都笑着和身边的志愿者说,下次被蚊子咬了也想试试。   

肥皂的神奇不止于此,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小朋友们又玩起了“硬币怕肥皂”。硬币可以漂浮在装满水的杯子上,当肥皂接近此时的硬币时,硬币就会“躲开”。看着硬币“娇羞害怕”的情态,小朋友们笑得很开心。 小肥皂大用途,实验室里授课忙。“今天真的很开心可以学到这么多关于肥皂的妙用。志愿者哥哥告诉我,身边很多微小的事物都是用大用途的,我会把这句话放在心上。”

新闻网址:http://zhejiang.eol.cn/zhejiang_news/201707/t20170714_1540619.shtml

浙江理工大学科普训练营开展“身边的数学”主题科普活动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通讯员 包新乐 实习编辑 蔡仪)音乐总是让人感到轻松和愉悦。近日,浙江理工大学举办了“身边的数学”主题科普活动,将小朋友们心中的数学谱写成动人的乐音,让枯燥的数学生动有趣起来。   

“哗啦啦啦!”无数红色的小珠子从高尔顿钉板上滑落,排列成一个古钟的形状。“珠子掉落在中间的概率会高于掉在两边的概率,因此当珠子数量足够多的时候,就会形成这样的形状。”志愿者详细的讲解,让他们了解了高尔顿钉板的原理,也让他们体会到了数学的神奇。   

游戏是小朋友们的最爱,当第一次接触到数学游戏——西蒙斯游戏时,他们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西蒙斯游戏是一款两人游戏,小朋友要将两个点连成线,而自己连成的线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分组后,小朋友们激烈地“对战”起来,玩的不亦乐乎。

几声清脆的声响吸引了刚刚结束西蒙斯游戏的小朋友们。只见志愿者眼前的桌子上摆着六个装着不同量水的玻璃杯,这声清脆的声响就是他敲击水杯的声音,而不同的杯子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这是为什么?”、“怎么会这样?”一时间小朋友们犯了难,纷纷向身边的志愿者们提问。原来这是“水琴杯”,因为水杯中空气柱高度的不同而发出不同的声音。“我也想试试!”小朋友们也都小心翼翼地将水注入眼前的杯子,保证它们的水位是不同的。制作完成后,他们愉快地敲起了水琴杯。琴声和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弥漫在实验室的空气中。 音乐让小朋友们更好地理解了数学,而数学也让小朋友们更好地演奏了音乐。这次活动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也丰富了他们的假期生活。

新闻网址:http://zhejiang.eol.cn/zhejiang_news/201707/t20170714_1540635.shtml

浙江理工大学科普训练营开展“绿色在浙理”主题科普活动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通讯员 包新乐 实习编辑 蔡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的发展必须依赖环保事业的不断开展。为了践行“两山理论”,宣扬环保精神,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在7月4日下午于青少年科普基地举行了“绿色在浙理”主题科普活动,增强来自文海小学、文清小学小朋友们的环保意识。   

了解新能源,争做环保先锋   

“太阳能!”、“氢能!”小朋友们的嘴里争先恐后地蹦出一个又一个新型能源的名称。“新能源是一种可以循环利用的能源,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的气体,对可持续的环境发展很有益处。”小朋友在讲台下专心地听讲,不时举手提问,俨然一副小专家的样子。志愿者面面俱到的讲解让小朋友们意识到了了新能源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   

揭环保骗局,科学环保更重要

人们很关注环保,但不免受一些环保骗局的影响,比如一次性筷子。传统观念里,人们认为一次性筷子是一种很浪费木材的产品,一颗长了20年的树才能造出6000双左右的筷子。“其实一次性筷子所用的原料是速生杨和其他木材的边角料。而且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可以减少反复清洗造成的水资源消耗。”志愿者如是说。小朋友们听完后,恍然大悟。环保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科学的环保更重要。   

制净水装置,小朋友化身“河小二”   

浙江省提出“剿灭劣Ⅴ类水”行动,在科普基地,小朋友们也摇身一变“河小二”,制作了绿色净水装置,打算彻底整治污水。 常见的石英石、花岗石、小苏打在这变成了制服污水的利器。在志愿者的协助下,小朋友们耐心地将这些放入装置很快完成了。“我要先试试!”一位小朋友把手中的脏水倒入装置,只见干净的水从下口流出。每个小朋友都开心地笑了,因为他们成功净化了污水“我今天学会了很多环保的知识,也做了一个净水装置。我觉得我离环保特别近,所以特别开心。”一个小朋友临走的时候说道。

新闻网址:http://zhejiang.eol.cn/zhejiang_news/201707/t20170714_1540639.shtml

浙江理工大学科普训练营开展“化学中的魔术师”主题科普活动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通讯员 包新乐 实习编辑 蔡仪)近日,“化学中的魔术师”主题科普活动在浙江理工大学科普基地举行。颜色的变幻让实验室成了“万花筒”,吸引了小朋友们的目光。   

小朋友们在台下专心的看着志愿者,只见他将一滴肥皂水滴在了pH试纸上,试纸马上变成了深蓝色;而当他将一滴白醋滴在试纸上时,试纸又变成了红色。短短几分钟,试纸就变成了一道靓丽的彩虹。   

小朋友们看得心里痒痒,也想尝试一下。于是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他们书写了会变色的毛笔字。小朋友们用毛笔蘸上淀粉水,专心地在布上写起了字。“为什么写出来没有颜色的呢?”小朋友们很着急,只得向身边的志愿者们求助。“别着急,一会就会有了。”随后,只见志愿者们拿出碘液,在白色布条上一喷,小朋友写的字就变成了蓝紫色。他们开心地拿着纸张,与父母炫耀,脸上则是满意的微笑。   

无色的字不由让人想到古代的密信,为了传递重要信息,文字需要经过特殊处理才能显现。在实验中,这特殊的处理方式就是喷洒碘液。遇碘变蓝是淀粉的一个特征,也是因为这样,喷上碘水后原本无色的字就显现出来了,会变色的毛笔就是用了这个原理。   

世界是由无数的颜色组成的,而在万花筒般的实验室里,小朋友们学习到了很多关于变色反应的知识,也体会到了化学的神奇。

新闻网址:http://zhejiang.eol.cn/zhejiang_news/201707/t20170714_1540631.shtml

浙江理工大学科普训练营开展“航海时代”主题科普活动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通讯员 包新乐 实习编辑 蔡仪)海洋一直是人类的资源宝库。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在7月4日上午于青少年科普基地举行了“航海时代”主题科普活动,旨在让小朋友们了解海洋污染的现状,提高他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海洋竞答唤起保护意识   

“我知道!我知道!”一开始的海洋知识竞答就点燃了小朋友们的热情,教室内瞬间热闹了起来。他们争先恐后地举着手,生怕失去回答的机会。为了进一步使小朋友们了解到海洋的现状,志愿者们又与他们分享了海洋污染的图片。浑浊的海水上漂浮着色彩斑斓的垃圾、无数鱼儿翻着肚皮覆盖着海面……一张张触目惊心的图片让小朋友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海水污染的严重性,也激发了他们保护海水的热情。   

盐水小车提高动手能力   

海水具有巨大的能量,盐水也不例外。“我可以用盐水让小车跑起来,你们相信吗?”志愿者在台上拿着小车神气地说道。“不相信!”小朋友异口同声。原来,小车内部本身就有两个电极,有了盐水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就可以产生电流使小车跑起来。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小朋友们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制作了盐水小车。他们期待着小车的完成,对盐水的作用也有了新的认识。   

竞速大赛点燃现场气氛   

“我的小车一定是最快的!”一位小朋友拿起自己的盐水小车,对身边的小朋友们说。“开始!”志愿者一声令下,小朋友们纷纷松开自己的手,跟着小车奔跑起来。在孩子们的惊呼声和欢笑声中,一辆辆小车冲过终点。取得第一名的小朋友兴奋地拿着小车,开心地跳跃起来。   

一位家长说道:“炎炎夏日把孩子送到这里来真的是一个很明智的决定。既学到了海洋的知识,还懂得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新闻网址:http://zhejiang.eol.cn/zhejiang_news/201707/t20170714_1540617.shtml

浙江理工大学科普训练营开展“孤独的冥王星”主题科普活动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通讯员 包新乐 实习编辑 蔡仪)近日,“孤独的冥王星”主题科普活动在浙江理工大学科普基地举行。实验室中,行星的花纹漂浮在墙壁上,让小朋友们仿佛漫步宇宙,为炎炎夏日带来一丝清凉。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就在太阳系。”志愿者一边说,一边拿出一个太阳系模型,介绍了太阳系大家庭的各位成员。八大行星就像是相亲相爱一家人,虽然形态各异,但都对太阳不离不弃。为了让小朋友们进一步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志愿者又让小朋友们自己制作了简单的太阳系模型。当每一个行星都找到了自己位置,小朋友们激动地鼓起了掌。   

“很久以前冥王星也被认为是太阳系的孩子。”在志愿者的口中,冥王星就像是一个肚子上有心形图案的孩子,因为质量过小、运行轨迹过于椭圆并且不与八大行星同平面而离开太阳系的怀抱。志愿者生动形象的讲解,让小朋友们变成了小小“宇宙迷”。   

为了与宇宙有进一步接触,小朋友们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开始制作望远镜。望远镜的制作既需要耐心,也需要精巧的计算。顺利完成后,小朋友们兴奋地拿着望远镜,四处张望。此刻的他们就像是一个个宇航员,遨游在科技的宇宙之中。   

宇宙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领域,星空也不是一片触手不可及的圣地。这次活动让小朋友爱上了“宇宙”,也为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助他们遨游知识的星空。

新闻网址:http://zhejiang.eol.cn/zhejiang_news/201707/t20170714_1540644.shtml

浙理工大学生走进奉化,守护农村青少年的心灵乐园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实习编辑 蔡仪)“他们好像啊!”小朋友看着屏幕上主人和宠物面孔的对比图发出了惊叹。在听了“春泥使者”的讲解后,小朋友恍然大悟,原来人和宠物在经过长时间的相处后表情会变得相像。7月3日-9日,来自浙理工的“春泥使者”们在奉化市莼湖镇中心小学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心理科普训练营,为农村青少年带去快乐暑假。   

喜怒哀乐,表达“情绪”有巧法   

“喜怒哀乐”的表现形式是怎样的呢?主讲人张同学抛出这个疑问后,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演示着各种夸张的表情,并为自己的表情加一番注解。在志愿者们通过科普微课为小朋友们讲解应该如何恰当地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后,小朋友开始动手用黏土制作各种“情绪面孔”。完成作品后,小朋友们也迫不及待地向志愿者们展示并解说,其中一位小朋友向志愿者展示了他的作品:这张脸上眉眼低垂,双唇紧闭,“他不高兴,但是他不想哭。”小朋友解释道。“可是哭泣也有正面作用哦。”听了志愿者姐姐对哭泣的作用的解释后,小朋友若有所思。   

接着,小朋友们还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大型脸孔。“红脸的印第安人”、“灰脸的麻花辫女孩”……创意与灵性闪烁在小朋友的作品中,小朋友们对“情绪表达”的理解也更深了。   

直面生活,心理情景剧巧解冲突  

“晚上打游戏,上课就睡觉,你还想不想学习啦?”、“我要换同桌,他写字的时候总是碰到我!”,这是小朋友们在与志愿者热烈地讨论并排练心理情景剧剧本。小朋友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冲突和矛盾融入到剧情中,还把刚刚学习到的情绪管理方法运用到剧情中,合理表达情绪的同时理性地解决冲突。   

“有一种勇敢叫做原谅,有一种美德叫做宽容,世上有无数的人等待着别人的原谅,也有无数的人在原谅着别人。”到了正式演出的当天,孩子们已经可以用稚嫩的声音念出旁白。只见他们眼里闪烁认真的光芒,声音磕磕绊绊却诵读地格外动人,点点滴滴都是他们一周的成长印记。   

“一些很简单的道理,从孩子口中说出来,格外发人深省”,志愿者祝同学表示。   

课程升级,守护心灵乐园   

据了解,本次心理训练营共招募80余名农村青少年,按照不同年级分成两期,第一期以低年级学生为主,偏重互动体验;第二期以高年级学生为主,偏重动手能力。科普训练营采取室内外结合,仪器体验和团队游戏相辅相成的形式,形成差异化的训练内容,课程内容以心理健康为主,包括团队破冰游戏、仪器体验、科普微课、科普制作、心理情景剧排演等内容,注重呵护未成年的心灵乐园,并让农村的孩子们度过一个丰富多彩的暑假。   

团队负责人斯同学介绍,“我们从去年开始坚持周末在校内开设体验式科普训练营,接待杭州市的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迄今已成功举办20多期。这次也是带着‘升级版’的训练营来到莼湖镇,在心理系专业老师们的指导下,对训练营内容进行了反复推敲和调整,希望更适合农村青少年的心理成长特点。”

新闻网址:http://zhejiang.eol.cn/zhejiang_news/201707/t20170714_154063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