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社会各界正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不少中小学校和高校也抓住此次契机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何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青少年一代深刻理解并传承革命精神,是整个社会都关心的问题。那么迄今为止,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是否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了远大理想,并付诸于行动呢?我们的老一辈革命者、建设者对现在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又是如何看待的,在他们眼中青少年一代又具有怎样的特征?日前,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红色之旅”社会实践小分队针对以上问题,面向老同志、中小学生、大学生三类不同人群做了一次问卷调研。被社会寄予厚望的大学生们的回答令人担忧。
调研问卷由11道选择题组成。共发出问卷470份。其中50份寄发给了现居杭州的50位老同志,他们中有老红军、老革命、市府机关离退休老干部、离退休老教授,回收有效问卷49份;220份面向在杭高校的大学生,回收有效问卷202份;200份面向在杭中小学生,回收有效问卷178份。共计回收有效问卷429份,有效率达91.3%。
浙理工“红色之旅”调研问卷(大中小学生版)
浙理工“红色之旅”调研问卷(老一辈版)
统计结果显示,在被调查者中超过半数的人认为青少年一代缺乏爱国主义教育。三类人群在对“抗日战争历史的认识应达到的程度”,“老一代革命者的经历对下一代的影响力”,以及“青少年最大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这三个问题的看法比较相似,而对“目前社会所提供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满意度”,“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等问题的看法却大相径庭。部分数据如下:
您对目前社会所提供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满意度如何?(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