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 者 陆晨阳 摄 影 戴树林
昨天,16位浙江理工大学的学生,结束了他们在四川德阳市留守儿童(学生)托管中心为期两周的义务支教活动(相关报道详见本报7月13日第19版)。
与此同时,托管中心的7个孩子,在德阳团委工作人员和《华西都市报》记者的护送下,来到杭州,与他们在浙江打工的父母团聚。
参加“给留守儿童送路费”活动的本报读者,为这些孩子每人提供了500元回德阳的路费。昨天,这7个孩子在杭州市慈善总会领到了这笔钱。
这些孩子是前天晚上抵达杭州的,住在浙江工业大学。刚放下包裹,14岁的王琪就拿出涂料,画了一只兔子准备送给属兔的爸爸。王琪的爸爸和妈妈都在海盐打工,离开家乡快十年了。另一个孩子李黎连夜为爸爸糊了一个纸烟盒,写下“吸烟有害健康”,以此提醒爸爸少抽烟。
虽然7个孩子的父母在浙江打工多年,但只有2个孩子来过浙江。“听说你们送女儿来杭州了,我专门从萧山赶到余姚,同他爸会合,”尹雪玲的母亲谢国琼说,听说女儿要来杭州,她兴奋得几天都没睡好。尹雪玲的爸爸尹显德在余姚一家模具厂打工,昨天上午,尹显德向老板请假来杭州,老板很为他高兴,让老板娘开车将他们送到杭州,又将一家子接回余姚。
昨天中午,浙江理工大学团委宴请了留守儿童和家长。校团委书记杜兰晓介绍,学校有300多个志愿小分队,其中1/3的志愿者在帮扶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