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经纬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校园经纬 >> 正文

规范开展 深入推进——我校2010级新生心理委员培训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10-12-07 作者与来源:学工部 供稿  浏览次数:
  心理委员队伍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他们连接着学校,滋润着同学,在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心理健康活动组织、朋辈互助、危机预警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切实提高心理委员的工作意识和工作能力,我校自2006年全面设立班级心理委员以来,坚持规范开展培训工作,新生心理委员必须接受不少于4次的系统课程培训,实践考核通过取得心理委员资格证书才能“上岗”。

  今年,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于11月初启动了为期一个月的2010级新生心理委员培训工作。同时参加培训的还有校心理健康协会和各学院心理健康协会选送的朋辈辅导员,共230多名学生。目前,四次理论培训和实践考核都已圆满结束。

 2010级新生心理委员培训学校提前制订详细的培训计划,更加注重规范性、系统性,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安排四次理论课,层层递进、全面系统,重点培训心理委员工作定位、危机识别和同伴支持的技能技巧。培训中不仅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职教师为心理委员专题解读《心理委员的职能及工作策略》,现场带领、传授《团体辅导的技能技巧》,还邀请到浙江工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王晓刚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心理素质基地主任黄丽教授分别给心理委员作《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处理》、《心理委员自身成长》的专题讲座,全面提升心理委员素养。

   以“三个一”实践为载体,注重心理委员实际工作能力的提升。要求心理委员在培训期间完成“三个一”:“组织开展一次班级团体辅导活动,开展一次寝室长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填写一张心理班情分析表”。把心理委员的培训和新生班级团体辅导活动相结合,新生心理委员和由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组成的“朋辈辅导团”合作,带领班级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同时把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敏锐观察力和同理心的工作要求融入为寝室长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和制作心理班情分析表的实践中。

  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心理委员自身成长。“因自助而成长,因互助而快乐”的理念贯穿培训始终,强调心理委员不仅是一份工作,一种技巧的训练,更是个人自身成长的一个过程,专门邀请黄丽教授为心理委员进行了近两个小时的专题讲座,传授心理委员学习用心倾听、学会感同身受,学习交流、学习沟通的个人成长理念。培训的实践环节也搭建平台,鼓励心理委员参与实践,参与交流,在活动中学习合作,学会整合资源,实现自我成长。以心理委员良好的自我成长形象影响带动班级、学院、学校的整体心理健康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