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经济日报》刊发校党委副书记姚珺理论文章。原文如下:“五个坚持”推动数字化改革姚 珺近来,各个领域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深度整合数字技术与治理体系,推动数字技术赋能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在数字化改革的新征程中,应立足“五个坚持”,以确保改革有效推进和实施。坚持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出发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数字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现实的。体验提升、提高效能...
6月11日,《浙江日报》刊发校党委副书记姚珺理论文章。原文如下:红色文化赋能思政课的实践路径姚珺 编辑 李雅南红色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精神文化结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在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中,须充分认识到用好红色文化、推动红色文化在立德树人、协同育人方面的重...
5月24日,《浙江教育报》刊发校党委书记赵全军理论文章。原文如下:聚力深化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浙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赵全军浙江理工大学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浙江省牵头高校作用,挖掘浙江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聚力深化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展现新气象新作为。聚焦协同联动,强化育人机制。学校积极发挥教育教学、科研、人才、资源等优势,积极统筹协调浙江省...
3月19日,《中国教育报》刊发校党委书记赵全军理论文章。原文如下:以“大人才观”引领高等教育“加速跑”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要求,把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来抓。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
3月8日,《浙江教育报》刊发校党委书记赵全军署名文章。原文如下:以“大人才观”引领高等教育“加速跑”围绕“三支队伍”建设高规格召开的“新春第一会”,充分彰显了省委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政治定力、以人为本谋发展的实干能力和改革开放奋勇争先的担当魄力,为高校人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聚焦省委提出的重大工作部署,对标“双一流196工程”建设目标,浙江理工大学将牢牢把握历史性发展机遇,做好人才队伍建...
9月25日,《中国教育报》刊发我校王尧骏教授评论文章。原文如下:“慢就业”需要“冷思考”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以及就业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当前,直译自西方“Gap Year”的“间隔年”,正成为越来越多青年在工作与毕业衔接期间的一种选择。他们告别传统的“毕业就工作”模式,通过游学、义工、支教、实习或者旅行等方式给人生按下暂停键,来体验新的生活。间隔年中...
8月27日,《人民日报》刊发我校杂志社社长李启正文章。原文如下:丝绸文化承载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图①:庞贝古城壁画《花神芙罗拉》。图②:汉代织锦护臂《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复制品(原件收藏于新疆博物馆)。图③:唐三彩胡人牵驼俑。以上图片均为李启正提供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省苏州市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步行察看古街风貌,观看苏绣制作,体验年画印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表现出的韧性...
7月25日,《经济日报》(第9版)刊发杂志社社长李启正署名文章。原文如下:重塑格局激发乘数效应产业发展和转移都有其自身规律,丝绸产业也不例外。丝绸产业在东西部间有序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加快实现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随着西部地区经济加速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丝绸产业链各环节向优势区域、优势企业集聚,形成新的发展趋势。这种梯度转移,不只是空间转换,还是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