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中国教育报》刊发校党委书记赵全军理论文章。原文如下:以“大人才观”引领高等教育“加速跑”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要求,把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来抓。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
3月8日,《浙江教育报》刊发校党委书记赵全军署名文章。原文如下:以“大人才观”引领高等教育“加速跑”围绕“三支队伍”建设高规格召开的“新春第一会”,充分彰显了省委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政治定力、以人为本谋发展的实干能力和改革开放奋勇争先的担当魄力,为高校人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聚焦省委提出的重大工作部署,对标“双一流196工程”建设目标,浙江理工大学将牢牢把握历史性发展机遇,做好人才队伍建...
9月25日,《中国教育报》刊发我校王尧骏教授评论文章。原文如下:“慢就业”需要“冷思考”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以及就业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当前,直译自西方“Gap Year”的“间隔年”,正成为越来越多青年在工作与毕业衔接期间的一种选择。他们告别传统的“毕业就工作”模式,通过游学、义工、支教、实习或者旅行等方式给人生按下暂停键,来体验新的生活。间隔年中...
8月27日,《人民日报》刊发我校杂志社社长李启正文章。原文如下:丝绸文化承载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图①:庞贝古城壁画《花神芙罗拉》。图②:汉代织锦护臂《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复制品(原件收藏于新疆博物馆)。图③:唐三彩胡人牵驼俑。以上图片均为李启正提供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省苏州市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步行察看古街风貌,观看苏绣制作,体验年画印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表现出的韧性...
7月25日,《经济日报》(第9版)刊发杂志社社长李启正署名文章。原文如下:重塑格局激发乘数效应产业发展和转移都有其自身规律,丝绸产业也不例外。丝绸产业在东西部间有序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加快实现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随着西部地区经济加速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丝绸产业链各环节向优势区域、优势企业集聚,形成新的发展趋势。这种梯度转移,不只是空间转换,还是产...
7月13日,《光明日报》头版刊发我校陈文兴校长理论文章。原文如下:【院士谈科技自立自强】在传承、创新中坚定科技自立自强中国丝绸技艺历经5000多年,是享誉世界的中华民族伟大发明。一直以来,丝绸产业是中国的传统民族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产业。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丝绸原料生产和出口国,桑园面积、蚕茧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75%和73%,生丝、真丝绸缎和丝绸制成品出口量占世界的90%、70%和40%。中国丝绸产业...
5月23日,【浙江党建网】刊发我校8090”辅导员新时代理论宣讲团团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周照东理论文章原文如下:用理论宣讲为立德树人赋能添彩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理论宣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和路径。浙江理工大学“8090”辅导员新时代理论宣讲团充分发挥辅导员密切联系学生的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深入青年大学生,开展主题化、场景化、分众化、互动化的宣讲,为高校的立德树人积极贡献...
3月13日,学习强国(杭州学习平台、浙江学习平台)刊发我校马院肖香龙老师理论文章。原文如下:浙江理工大学:大力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的几点思考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肖香龙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教学要注重价值导向,不能信口开河。如何在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价值引导,这是一个思政育人的问题。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其他课程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