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自然科学学术活动月】自然科学学术活动月系列学术讲座(474-476、479-481)

发布时间:2025-02-25 作者与来源:  浏览次数:

自然科学学术活动月系列学术讲座(474)

题目:多模态大模型的实践与前瞻

主讲人:林达华 教授

时间:2025年2月26日 星期三 15:00

地点:2N-115 致远厅

主讲人简介:

       林达华,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交叉学科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香港中文大学-商汤联合实验室主任,商汤科技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与大模型首席科学家。林教授于2012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林教授的研究领域涵盖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大模型和生成式AI等。他在人工智能相关的顶级学术会议与期刊发表逾300篇论文。他在2010年获得NeurIPS的最佳学生论文奖,曾指导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团队参加lmageNet、ActivityNet与COCO等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主要国际竞赛,多次夺冠。他指导学生完成的工作,分别入选 CVPR 2023 和 ECCV 2024 最佳论文候选。林教授曾多次担任CVPR、ECCV、ICCV、ACM Multimedia与AAAI等主要国际会议的领域主席,以及计算机视觉主要国际期刊 IJCV 的编委。近年来,他主要专注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大模型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工作,带领团队发展出 SenseParrots 深度学习框架、OpenMMLab 计算机视觉算法开源体系、DeepLink 人工智能开放计算体系、InternLM 书生浦语等一系列在业界有重要影响的项目。在生成式 A!领域,指导学生和团队发展出 CityNeRF、AnimateDiff、PointLLM 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开创式算法体系。

报告摘要:

      多模态是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必经之路。近一年来,多模态技术演进迅速,正在带来交互模式的深刻变革。在这次报告中,我将会分享多模态模型的架构、训练、部署和评测的实践观察。多模态大模型虽然原理并不复杂,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会面临诸多挑战,包括:1)视觉编码器的效率;2)实时交互的延时问题;3)融合训练的数据和技术挑战;4)多模态推理能力的构建等。在此基础上,我还将分享关于大模型未来技术演进和产业发展,以及企业和学术界如何协同的前瞻思考。

主办单位:浙江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处、浙江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协会,浙江理工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浙江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

承办单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自然科学学术活动月系列学术讲座(475)

题目:铜催化有机硅不对称合成

主讲人:徐允河 教授

时间:2025年3月3日 星期一 10:00

地点:19-531

主讲人简介:

      徐允河,2010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有机化学专业)。2012年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现为中科大教授、博士生导师,2019年获聘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主要以金属铜催化有机硅合成与应用,以及金属催化烯烃氧化偶联反应为研究方向。目前以通讯作者在J.Am.Chem.Soc.;Angew.Chem.lnt. Ed.;Nature Commun.等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先后获得了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中科院先导项目、安徽省重大研发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基金资助。2017年获得“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奖励。

报告摘要:

      有机硅化合物在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金属催化硅氢化反应是合成有机硅类化合物的主要途径。其中,铂、铑、钯、铱等贵过渡金属催化硅氢化反应的应用已经相对成熟。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重金属残留的毒副作用以及催化剂成本高昂等问题,亟需发展新的高效、价廉的催化体系解决这些挑战性问题。近年来,丰产金属催化有机硅合成的研究逐渐受到大家的关注,并展示出优秀的催化性能。

      我们课题组主要发展铜金属催化有机硅合成策略,研究铜化不饱和烃与硅硼试剂的硅质子化反应、硅硼化反应,以及铜催化硅与不饱和烃的硅氢化等反应。这些研究为构建烯基硅、烯丙基硅、炔丙基硅和联烯基硅等官能团化有机硅合成砌块的制备提供了新的工具,并且详细研究了其催化机制和原理,另外也为有机硅材料的合成提供了更加经济和绿色的方法。

主办单位:浙江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处、浙江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协会,浙江理工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承办单位: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青促会


自然科学学术活动月系列学术讲座(476)

题目:环状碘鎓的不对称开环反应

主讲人:顾振华 教授

时间:2025年3月3日 星期一 11:00

地点:19-531

主讲人简介:

      顾振华,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南京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07年中科院上海有机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师从麻生明院士。2007-2011年分别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Vollhardt课题组和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Zakarian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后。2012年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同年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报告摘要:

      发现和研究新的促进化学键活化与重组的因素是有机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发现化学新反应的源泉,本报告将围绕我们课题组发现扭转张力和其在促进惰性体系的活化中的应用展开,着重介绍铜化的环状二芳基碘 开环反应在构建多取代联芳基轴手性化合物方面取得的成果。

主办单位:浙江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处、浙江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协会,浙江理工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承办单位: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青促会


自然科学学术活动月系列学术讲座(479)

题目:国基金申请原则

主讲人:张遐 教授

时间:2025年3月7日 星期五 14:30

地点:6-226

主讲人简介:

      张遐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脑科学和疾病研究院院长及青岛大学神经精神疾病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大麻素调控脑功能与疾病的机理的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被选为2012年最佳12篇Cell研究论文之一)、《Nature Medicine》等等。获加拿大杰出青年科学家基金(2003-2008)、加拿大神经精神药理创新奖(2013)、美国国家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病研究联合会独立研究员基金(2007-2009)、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讲座教授(2017-2021)和特聘教授(2021-至今)。2006至今,国家级项目评委;2020年至今,国家级领军人才项目评委。  

主办单位:浙江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处、浙江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协会,浙江理工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承办单位: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


自然科学学术活动月系列学术讲座(480)

题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指导与交流

主讲人:王进 教授

时间:2025年2月27日 星期四 10:00

地点:25-1210 会议室

主讲人简介:

      王进,教授,博导,曾任长沙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科技处处长,现任湖南科技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主要从事物联网、无线传感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研究。发表SCI论文200余篇;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湖南省“芙蓉学者”、湖南省级领军人才、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湖南省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类项目30余项;主持获2020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IET Fellow、IEEE高级会员;任湖南省自然科学学会研究会副理事长、湖南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

主办单位:浙江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处、浙江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协会,浙江理工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承办单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自然科学学术活动月系列学术讲座(481)

题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指导与交流

主讲人:梁伟 教授

时间:2025年2月27日 星期四 10:00

地点:25-1210 会议室

主讲人简介:

      梁伟,教授,博导,现任湖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湖南省政协委员,湖南省“芙蓉学者”,湖南科技大学湘江学者领军人才,湖南省“十四五”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负责人,主要从事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等领域研究。主持国家自科项目5项。发表SCI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得2022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2024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人物奖(个人奖),广东省物联网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主办单位:浙江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处、浙江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协会,浙江理工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承办单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