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引路人

洪艳:教学相长亦师亦友

发布时间:2019-09-09 作者与来源:党委宣传部 党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

“半路从教‘师三代’”

洪艳:教学相长亦师亦友

洪艳,女,1971年10月出生,副教授,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主任,在行业评比中先后获得全国村镇规划一等奖、浙江千万工程规划一等奖等;指导学生挑战杯获全国专项特等奖、省特等奖等;获校级三育人两次、优秀教学成果奖一次。

虽说是半路从教,洪艳却是来自教师世家的“师三代”。2004年,素未谋面的她三十出头,应聘材料里打动我们的除了已担任甲级院建筑创作所五年所长的资历、年年先进的神话和厚厚的获奖证书,还有最后那句:“我相信我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坚实而快乐的!”。15年来,她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我们当初的正确选择。

充满热情,严谨治学,爱岗敬业

刚来的头几年,正是新专业招生逐年增加、师资最为紧缺的阶段,她经常是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什么不懂就恶补什么。通过长期主动的如饥似渴地自我充电学习,来适应角色过渡转型的需要。同时,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教学任务,多次无怨无悔地主动承担起那些出国访学和高龄备孕的老师们名下的额外课程。2006年我校独立学院从下沙搬往仓前校区,路途遥远,洪艳老师是带头去上课的老师之一。在保证下沙的正常教学和管理之外,先后在科艺学院担任青年教师导师、优秀本科生导师、指定全学年随堂教学观摩课老师、毕业设计导师,担任艺设学院的校级研究生优秀学风团队和校级研究生创新研究项目的指导老师。建筑系学子曾用一个有很强即视感的经典故事描绘听洪老师讲课有多嗨:“大冬天,洪老师全副武装来上课,讲着讲着,两眼放光,把帽子摘了,再讲着讲着,围巾解下,最后羽绒服也脱去了,下课的时候一定已经是毛衣袖子摞得老高了。三四节课下来,讲的人很投入很兴奋,听的人也很受鼓舞受感染”。

以身作则做好传帮带

洪艳乐于学习、敢于尝试、勇于创新。除了延续设计院带来的高效赶图习惯,她在求学求知的路上也越走越远。不满足于自身的知识储备,她毫不犹豫地一次次自我充电,除了读硕、读博、访学、考一级注册建筑师,她还经常乐此不疲地赶往杭城各地的学术论坛,并悄悄地坐在角落里吸取养分;从2006年寒假四处讨教如何从零开始做科研,带领着同事一起查阅文献,尝试一遍遍地写课题申报书,到现在已获得了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以及多个与科研相关的国家级和省级的师生奖项,还能经常看到她在听学校组织的各种科研辅导讲座;从十几年前组建四人导师团,带着竞赛和毕业设计的学生们初涉尚无经验可循的乡村建设,几周之内啃完二十多本专业书,到现在成为省市多地美丽乡村专家,却依然积极探索博士工作站等各种校地科研合作模式。自2005年担任系主任之后,投入巨大的精力,脚踏实地做好系主任的管理工作:她从不讲大道理,只是自己先行动起来,喊着大家一起推敲每一届的培养计划、琢磨每一年的教学任务和课程目标、调研比较省内各兄弟院校毕业设计的做法要求,送出的第一届毕业生就受到了极高的社会好评。在洪艳老师的以身作则和倾力带领下,在学院的支持和鼓励下,全系老师齐心协力,建筑系先后成功组织过浙江省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浙江省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院士学术讲座兼聘任仪式、优秀校友返校互动等活动。洪艳老师对年轻老师无私细致的传帮带,在人才引进对接服务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体现了极强的责任感,教学科研团队也形成了越来越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言传身教、教学相长、亦师亦友

虽然经常听到她喜滋滋地说“教书育人就应该是这样——快乐、友好、成就感爆棚”,然而,我们也经常会看到她抓狂地批评学生,毫不留情地指出学生的错误或不足,事后又悄悄地私底下道歉或者带吃带玩,就像哄自己孩子那样去哄学生开心。她常常混迹于学生当中,有点没大没小,除了称学生为“孩子们”或者“小伙伴们”,有时候也会叫“小盆友”或“童鞋”。当过班主任的那批学生至今仍叫她“家长”,她每年带的优秀生导师制的学生群和毕业设计学生群都兴冲冲加入“洪门”,因为经常会带着学生搞活动、做研究、做项目、做竞赛,也经常发布外面各种学术信息和交流学习机会,据说为他们拉了不少羡慕嫉妒。其实,坊间流传着多少版本的“洪老师有多好”,就有多少版本的“洪老师有多凶”:那组最终拿下挑战杯全国三等奖和省特等奖的08级学生,当初就有俩姑娘一出门便再也控制不住眼圈发红了;那组荣获挑战杯全国专项特等奖和省一等奖的07级学生,一次次出去调研跑断了腿,还要自学问卷统计和矩阵计算等软件;那群和设计院同行一起参赛评比、并摘取全国村镇规划设计评比一等奖、全国建筑文化传承奖、浙江省“千万工程”规划设计一等奖的05级学生,至今想起当年暑假烈日下整个星期的上山下乡和三号楼机房的通宵达旦,虽已自称“黄牛党”仍觉瑟瑟发抖;还有多少毕业设计跟着洪老师做真题的同学,最怕洪老师一轮轮地改图,在爱恨交加中加强团队的紧密合作,携手共进,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正是这样长期的交心与陪伴,把单纯的师生关系变成了同行伙伴,更变成了亲朋好友。恋爱了带来给洪老师看看、结婚了请洪老师喝喜酒、怀孕了向洪老师报个喜、宝宝照片要发给洪老师看看,这些暖心的画面,也许就反映了洪老师最真实的一个侧面。

热心服务实践公益

洪艳是中国建筑学会会员、省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省重大工程评标专家、省农办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专家、省内外多地专家、浙大培训讲师、省委党校培训讲师、活水教育培训讲师等,积极参加各地的规划评审、项目评标、建设绩效评估、学术论坛、培训讲课、决策咨询、科研合作等,为政府出谋划策,服务社会。此外,她还参加关爱自闭症儿童、山区小学生、希望工程结对子家庭、为眼角膜捐献者家庭献爱心等活动,前往探望或进行慈善义买义捐,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社会更增添一点温暖。

很多人佩服洪艳老师对自己近乎苛刻的标准和永无止境的追求,却更羡慕她的每一次感性跳跃和想到就做的行动力。那些看似不着边际的事情、不可调和的状态,恰恰在她的工作和生活中成了寻常事,如:拖着个幼儿去玉泉读硕士、从最受欢迎的所长转型为一个收入锐减却精神富足的高校老师、从没发表过一篇论文开始学着做研究最终成为了科研先进、教学科研型老师突然加入了考博大军并成了紫金港月牙楼里年纪最大的那个博士生、系主任干得好好的又转身申请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明明只是做一个乡村规划设计项目却冲动地租下民居加入了浙江省的乡村建设实践……。每一次的冲动任性,或许是别人眼里的诗和远方,而背后却是外人看不到的加倍努力和付出。

洪艳就是这样,以一颗平常心,坦荡做人,踏实做事,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