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引路人

丁来健:体育育人,一往直前

发布时间:2019-09-09 作者与来源:党委宣传部 党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

“将青春奉献给体育教学”

丁来健:体育育人一往直前

丁来健,男,浙江上虞人,浙江理工大学体育教研部讲师,教育学硕士,200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运动队管理中心主任、田径高水平运动队教练。

将兴趣爱好转化为一生奋斗的动力

足球、篮球、田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体育几乎陪伴了丁来健整个学生生涯。在他小学一年级快结束时,教练找上家门,跟父母说这孩子可以进学校的足球队,训练可以锻炼身体,也不会耽误学习。一听不会耽误学习,父母也就答应了。就这样,没有任何的功利,仅仅因为底子好、有兴趣,单纯的想把身体锻炼好,孩提时代的丁来健跟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此,日复一日的训练,不停的奔波比赛,汗水挥洒青春,有太多的欢乐时光,也有失败带来的泪流满面,当然更少不了噩梦般的伤痛。肌肉拉伤、关节扭伤、肌腱撕裂、骨折等等都是家常便饭,好在竞技体育在培养人格方面的独特作用,使得机体的损伤并没有消磨丁来健的意志,反而激发了他更强大的斗志。

参加工作后,机遇再次降临,浙江理工大学申报成立高水平运动队获批,在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丁来健顺利成为了高水平运动队的一名教练员。角色的转变,是机遇更是挑战。当运动员时总觉得教练挺轻松的,自己在流汗流血,教练只是在边上动动嘴就行。可是,只到丁来健自己成为教练后才发觉那只是表面现象而已,在运动员成功的背后,教练有更多的不为人知的艰辛。

一名优秀的教练员要有优秀的学习能力。丁来健意识到大学期间所学的训练学知识远不能跟上当代运动训练发展的脚步。因此,他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学习,购买国内外的运动训练书籍自学,参加各类教练员培训班,向专业队教练请教,向兄弟院校同行之间讨教,等等,总之,学习成为了他生活中的常态。甚至,其他项目教练员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也能给他带来灵感,让他在自己专项训练计划的制定上手段更丰富、效果更好。因为运动训练是一项多学科融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更好的带队,教育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力学、康复学、营养学、心理学……各种知识丁来健都会去认真学习钻研,尤其是心理学方面,丁来健经常在分析思考,所以他总能妥善处理与运动员的关系,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运动训练效果的显现是个长期的过程。前几年,我校高水平运动员的生源基本以二级运动员为主,练到一级水平已经算是突破了,在全国赛场上也拿到了奖牌。可是,训练工作经过了几年的上升期后进入了瓶颈期,不知道突破口在哪里。经过了几年的卧薪尝胆,在丁来健等几名教练以及运动员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迎来了丰收的喜悦。

最近几年,运动员由二级提升到一级的人数显著增多。省级赛事中多人获得冠军并打破纪录。全国赛场上也捷报频传,2016年,丁来健所带的运动员经管学院学生潘海涛在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甲A组400米比赛中以46.97秒的成绩一举夺魁,该成绩超过了专业组冠军的成绩,达到运动健将水平,并打破了浙江省大学生田径比赛最高纪录。2017年潘海涛参加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专业组400米比赛获得银牌;在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中获得4*400米接力金牌、400米银牌。因成绩突出,潘海涛加入了浙江省田径队,成为了一名中国田径运动管理中心注册的专业运动员。在2018年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总决赛中获得400米亚军。2018年两次随中国国家田径队赴美国集训,2019年4月入选中国国家田径队参加了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23届亚洲田径锦标赛,5月参加了在日本横滨举行的2019国际田联世界接力赛。

运动员们还在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而丁来健也没有躺在过往的成绩里迷失自己。在丁来健看来,不管所带的学生取得多么辉煌的成绩,自己只是一名平凡的大学体育教师,一名普通的田径教练员,他

只想默默的追求自己的梦想,培养出更多的学生运动员,成才、成人,至少不让他们大学的训练时光留下遗憾,每个人能有一段美好的回忆,这些美好就是丁来健不停前进的动力……

回归教师的本源,教书育人

教学是每位教师肩负的天职,作为一名公共体育课的教师,丁来健在挖掘运动员机体极限能力的同时,始终不忘提高普通同学们的身体素质、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并将育人贯穿于以身体活动为主线的体育课堂中去。

体育课,免不了要出汗,免不了要晒太阳,免不了身体会疲劳。学生们,不想出汗,不要晒太阳,不希望太累,喜欢呆在寝室、教室、图书馆,沉溺于电子产品的世界难以自拔,身体缺少必要的锻炼,体质明显下降。体育教师,该怎么办?有没有责任?怎么把学生吸引到体育课堂中来,怎么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性,成为丁来健经常思索的问题。

在丁来健看来,运动项目本身的吸引力很重要,体育教师要选择适合当代年轻人的体育项目,把它带入课堂、带入学生们的生活中!因此,专注于田径训练的同时,丁来健花了十年时间搞了一次“副业”——定向运动。新兴项目、户外运动、亲近大自然、野外穿越、指南针和地形图,这都是年轻人的梦想,丁来健也被深深的吸引住了。就这样,他开设了一门全新的体育课——定向运动。从此,校园里多了一群手拿地图到处奔跑的学生,体育课堂的物理场地从某个运动场馆拓展到整个学校以及公园等等。他们还成立了学校定向运动协会,在团委社团联的领导下,在几届会长的努力下,该协会被评上了校十佳社团,而丁来健也收获了“优秀社团导师”荣誉称号。丁来健还组建了定向运动队,从2002年到2012年,带队参加了20多场全省和全国的定向运动比赛,获得了10几个冠军,有省大运会的,也有全国锦标赛的。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把一个风靡北欧的运动项目带入课堂,教学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从2005年到2010年,丁来健所带的教学团队经过5个教改课题的研究,4篇学术论文的支撑,以建构主义教学设计为理念,以模块化教学为手段,形成了校园定向运动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成果。这一教学成果到如今仍然发挥着作用。

极限飞盘,一项深受欧美青年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极限飞盘运动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涵,人们称之为“极限飞盘精神”。其核心含义就是重视体育道德和公平比赛,讲究自我裁决,鼓励选手们努力竞争,但不损害彼此的关系、尊重和乐趣。一个偶然的机会,一次不经意的接触,让丁来健与极限飞盘运动有了交集。当享受飞盘在空中划出了那道美妙弧线时,他决定不能独享。经过了一系列的准备,2011年一门全新的体育课又出现在学生们的选课列表中。当然,除了课堂教学,也少不了成立俱乐部,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极限飞盘,每周末会员们都会与中外飞盘铁粉一起传盘、一起竞赛。杭州HAT、宁波公开赛、华东赛、常州赛、南京赛、厦门赛、大连赛,……全国各地的极限飞盘赛场都留下了理工学子的飒爽英姿。

飞盘俱乐部的会长知道丁来健曾指导的定向协会是校十佳,他说:“我一定会把那个红本本再次交你手里”。结果,丁来健又一次幸运的获得了“优秀社团导师”荣誉称号。这位会长是丁来健课堂上的一名最普通的学生,从第一次练习传接盘开始,参加俱乐部,当会长,到处训练和比赛,是丁来健带他进入了飞盘运动的有趣世界。现在毕业几年了,还是每年都会参加各类飞盘比赛,甚至结婚前一天还和全国各地赶来参加他婚礼的盘友们一起比赛,婚礼上还用飞盘喝酒。在丁来健看来,把运动当成乐趣、当成享受、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这就是体育精神的实质和精髓。

不管是定向运动,还是极限飞盘,亦或是游泳,丁来健总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善于总结、善于钻研,善于突破,善于转变。丁来健说,“体育技能的掌握仅仅是承载着体育意识养成和身体素质提高的一种手段,可选择的运动项目有很多,我们在传授技能的同时,一定要牢记灌输思想意识的重要性。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事例,可能就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育人,不就在这些小事,这些不经意之中吗?”

在学校,不管是教练还是教师,本质上都是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牢固地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就是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丁来健正是秉持着这样的信念,在体育育人的道路上,一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