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信息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讲座信息 >> 正文

【生命科学学院】酪氨酸酶抑制剂的作用机理与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5-01-04 作者与来源:  浏览次数:

时间:201515日下午315

地点:6-309

报告人:陈清西 教授

报告题目:酪氨酸酶抑制剂的作用机理与应用研究

陈清西教授简历:

陈清西,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得清华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001月到美国加州Berkeley大学工作2年。2003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 现为福建省重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带头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中国酶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蛋白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农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常务理事;福建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厦门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副主编、《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报》、《生命的化学》、《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编委。

主要从事酶的结构与功能、酶作用动力学、抑制动力学、抑制作用机理及功能酶的基因克隆等研究;抗癌活性多肽的分离纯化及作用机理的研究;酪氨酸酶抑制剂的分子设计及作用机理与应用的研究;已合成系列的酪氨酸酶抑制剂,包括缩氨基硫脲化合物、半胱氨酸席夫碱化合物、肉桂酸衍生物、3.4-二羟基苯甲酸烷基酯等系列化合物,研究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效应及动力学,探讨在果蔬保鲜和生物杀虫中的应用。主持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项目,福建省重点课题等科研项目,参与海洋863子课题2项。担任多门研究生课程讲授:高级生物化学酶结构与催化机理综合训练文献选读等;为博士生开设:高级酶学生命科学进展等课程。5年发表研究论文83篇,其中SCI论文39篇(JCR一区16篇、二区7篇),申请9个专利,其中8个已获得证书。荣获2009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多酚氧化酶抑制剂用于新型生物农药的创制2011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龙眼褐变致腐机理及微生物保鲜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欢迎广大老师和同学踊跃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