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要闻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理工要闻 >> 正文

浙江理工大学承办第二十四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科技管理创新百人论坛

发布时间:2024-11-11 作者与来源:经济管理学院  浏览次数:

11月9日-10日,第二十四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科技管理创新百人论坛在浙江绍兴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技管理与评价专业委员会、《科研管理》编辑部主办,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管理创新与评估研究中心承办,浙江省科技人才与政策研究院、浙江现代纺织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协办,两个会议均入选中国科协发布《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24)》。来自全国8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200余名科技评价领域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并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在科技评价中的应用展开深入探讨,搭建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交互合作平台。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穆荣平,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周必彧,科技管理与评价专委会主任李晓轩,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苏新宁,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刘云,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秘书长陈光,科技管理与评价专委会副主任徐芳,励讯集团政府事务总监李广良,爱思唯尔研究合作部中国区负责人丁世杰,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副院长吕跃华等三十余位特邀嘉宾和知名专家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上,周必彧向莅临会议的各位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浙江理工大学及经济管理学院发展历程和基本情况。他指出,在数字技术加速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深入的背景下,科技评价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机遇、新发展。他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借此机会,围绕“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科技评价”这一核心议题,脱去“科技”身上的孔乙己式的长衫,汇聚智识和睿见,碰撞出有价值的学术思考,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

随后,穆荣平为大会致辞。他回顾了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的发展历程,指出这是一个历史传承的平台。他辨析了评价和评估的根本区别,他指出,评价工作是不断迭代、完善和升级的过程,科技评价的本质是追寻科学活动的规律性,其内涵已然超越了科技本身。他希望通过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凝聚更多智慧,为科技评价未来发展提供指导、建议和创新思路。

在大会主题报告环节,穆荣平、苏新宁、吕跃华、刘云、丁世杰、廖中举分别以《创新发展绩效评价与管理实践若干思考》《AI赋能社科研究与评价的变革》《浙江“科技大脑”及在科技评价中的应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探索生成式 AI 在科研管理与评价中的应用:以爱思唯尔的实践为例》《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浙江路径》为题,通过理论脉络梳理、实践成果展示、具体路径解析,探讨AI对创新发展实践、社科研究变革、人才评价体系构建、企业内部评价和管理应用、科技成果转移等多方面的影响。

现场举行了第十届全国科技管理创新百人论坛。论坛由深圳大学副校长周辉主持。来自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等8位专家作了主旨演讲。与会40余位嘉宾围绕科研管理、技术创新、人才评价、成果转化等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四个分论坛以“科技评价理论和方法”“企业创新评价”“技术创新评价”“创新政策评估”为主题展开,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77篇高质量研究论文进行汇报发言并作交流讨论。

研讨会还进行了以“AI赋能科技管理与评价”和“深化科技人才评价制度改革”为主题的热点对话,10位专家结合实践案例,聚焦“科技管理创新”“审稿效率与AI选择”“科技塑造行为”“青年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方向”等多个热议话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前瞻性的思考。

闭幕式环节,浙江工商大学俞立平教授、浙江理工大学张宏教授、福州大学李美娟教授、山东财经大学段培新副教授作为分论坛代表进行了总结汇报。

穆荣平宣读会议优秀论文并颁发荣誉证书,3篇论文获评第二十四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5篇论文获评表扬论文。最后,穆荣平致闭幕词。他提出,如何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需要着重“看结论”,即论文是否提炼出可重复的规律是论文价值的重点。他希望通过研讨会,各位师生互相启发、凝练提升,在论文研究、政策启示、管理实践三个层面深耕学术。

开幕式由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潘旭伟主持,大会特邀报告环节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秘书长陈光和科技管理与评价专委会主任李晓轩主持。本次会议聚焦科技评价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研究进展,安排了大会特邀报告、百人论坛、不同主题分会场报告、热点对话共计98场报告,探讨在人工智能全面应用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应对科技评价领域的挑战和机遇。与会专家学者们在论坛上汇聚智慧、拓宽视野、启发思想,为科技评价领域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前瞻性的动力,推动我国科技评价机制更加合理、高效、智能,促进高质量成果产出与应用和高质量人才培养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