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国际中文教育大会在长沙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开幕式由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主持,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分别致辞。本次大会以“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创新和发展”为主题,举办1个专题论坛,32个工作坊,围绕“中文+职业技能”,国际中文教育政策、标准、师资、教材、教学方法、考试、品牌项目建设,以及深化中外合作等议题讨论交流。来自16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0多名孔子学院和中文教育机构代表参加大会。我校副校长郜正荣及我校合作共建的毛里求斯大学孔子学院和苏里南大学孔子学院的中外方院长和苏里南大学校长杰格迪应邀出席大会。
孙春兰指出,语言是沟通交流的桥梁纽带,各国对学习中文的需求持续旺盛,汉语人才越来越受到欢迎。现在很多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大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程,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参与中文教育,促进了中外人文交流、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孙春兰强调,中国政府把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积极发挥汉语母语国的优势,在师资、教材、课程等方面创造条件,为各国民众学习中文提供支持。我们将遵循语言传播的国际惯例,按照相互尊重、友好协商、平等互利的原则,坚持市场化运作,支持中外高校、企业、社会组织开展国际中文教育项目和交流合作,聚焦语言主业,适应本土需求,帮助当地培养中文教育人才,完善国际中文教育标准,发挥汉语水平考试的评价导向作用,构建更加开放、包容、规范的现代国际中文教育体系。
我校合作建设的毛里求斯大学孔子学院和苏里南大学孔子学院从成立至今,积极努力致力于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受到了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增进了中外人民的友谊;同时,孔子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拓宽了我校师生的国际视野;推动了我校教育国际化水平。在多方共同努力和支持下,孔子学院工作取得了多方面的进步与发展。以国际中文教育大会的召开为契机,我校将继续深化国际中文教育;充分发挥孔子学院在中外人文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作用,不断创新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