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由浙江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浙江省生态与环境修复技术协会、杭州市余杭区科学技术协会、杭州市余杭区生态文化协会、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办的“水生态修复”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副校长许慧霞,浙江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胡坚,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委员、浙江省水利厅原厅长陈川,浙江省社科联科研管理处二级调研员涂尚建,浙江省生态与环境修复技术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胡芬,杭州市余杭区林业水利局副局长戴岳军,杭州市余杭区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旭东,校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徐伟强教授等领导出席本次会议。来自我校和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树人大学、杭州市西湖水域管理处、杭州市余杭经济开发区、水艺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伟达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浙江贵仁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高校、政府机关和企业的15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共商共议水生态修复理论、技术与实践。

会议开幕式由浙江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胡剑锋教授主持。涂尚建、许慧霞为大会的召开致开幕辞。
涂尚建说,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揭示了世界由自然界成为“人化世界”的生成过程,强调自然界运动在人类实践基础上的开放性和生成性,其包含着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
许慧霞表示,浙江是“两山理论”的发源地和先行地,作为浙江的高校和浙江学者,开展生态文明研究是时代机遇,更是历史担当。生态文明研究是该校人文社科的特色优势之一。近几年,浙江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等高层次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同时,研究中心加强智库建设,为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级政府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提供了大量的政策咨询和决策参考。

在上午的专家主旨报告环节,由浙江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马永喜主持。四位专家学者就水生态修复的理论意义、水生态修复的应用案例等议题做了全面的主旨报告。胡剑锋教授系统阐释了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背景下水生态修复的现实背景与理论问题;浙江大学生态修复联合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浙江大学ERA生态修复产业联盟秘书丛继念教授详细论述了水生态修复的结构化实现及其内在机理;原杭州市西湖水域管理处副主任兼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环境监测站站长、中国生态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李梅姿委员深入探讨了当前水生态修复中存在的六个关键问题;水艺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境设备事业部王敏总工程师专门介绍了河道氨氮一体机在水生态综合治理修复中的应用案例。
下午的主旨报告环节由杭州市余杭区生态文化协会执行监事刘军高级工程师主持。五位专家分别就水生态功能提升、水环境治理等议题做了深入的报告。 我校建工学院郭青海教授系统阐释了城市化进程中景观融合优化与水生态功能提升的科学方法及实现路径;浙江伟达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李宗梁总经理就重构生态景观系统、修复水体自净能力的现实案例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解读;浙江贵仁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熊伟技术总监深入探讨了基于人水和谐需求的水环境治理关键问题。杭州市余杭经济开发区东湖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范愈讯主任详细介绍了生态管网数字化管理的转型经验与未来发展方向;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堵琴囡博士全面阐述了水环境合作治理的现实背景、实践模式及优化路径。与会学者就上述报告议题与主讲专家提问交流,展开了热烈讨论。
为期一天的研讨会,汇聚了水生态修复领域专家学者,在这样高端的学术论坛上,报告内容丰富,专家观点新颖,讨论充分热烈,取得圆满成功。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经济管理学院、法政学院、建工学院的广大师生参加了本次会议,通过与地方政府、企业的深入交流和讨论,展现了近年来我校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在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研究成果,为促进转型省级智库搭建了政产学研协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