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创新关系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全局,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实现高校创新发展的根本保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完善治理结构,推进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大学章程建设等工作进行了部署。高校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积极构建有利于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制度创新逐步建立起现代大学制度,为学校改革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自浙江理工大学第一次党代会以来,我校内部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推进,各项工作制度和管理运行程序逐步健全,管理水平和能力、工作效益和效率得到提高。扎实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积极推进目标管理,进一步理顺校院两级关系,学院办学活力得到激发;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深化,逐步建立起符合学校特点和发展要求、与岗位聘任制相适应的分配激励制度,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科学管理、民主管理水平,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拟订学校章程,成立学术道德委员会、咨询专家委员会,“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新机制初步形成;积极探索和推进校务公开、信息公开,实施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旁听制;开展“体制机制和谐”专题调研,开通书记、校长博客,定期开展领导网络微访谈等联系师生的活动。
未来五年,我校体制机制建设要与学校发展进程紧密衔接,统筹资源,保证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工作相互协调,稳步提高。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完善学校的咨询、决策、执行和监督系统,形成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有效监督的运行机制;切实发挥教代会、学术委员会、咨询专家委员会和其他专业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和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执行力建设,确保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推进依法治校,贯彻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完善《浙江理工大学章程》,推进校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工作,积极拓展校务公开渠道,促进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建立疏通社情民意充分表达的常设渠道,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兴交流平台的作用,促进学校和群众组织之间互补互动机制建设,完善密切干群关系、师生关系的沟通机制,强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程序,提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成效。
要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扩大学院办学自主权,充分调动学院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校级宏观决策调控能力,实施目标管理、过程指导和监控,完善层次清晰、科学规范、灵活高效的分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适当调整学院(部)的结构,探索建立学部制。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岗位设置管理,全面推行聘任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以岗定薪,按劳分配,优劳优酬。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日常管理,切实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和完善资源配置体系,坚持开源节流,建立科学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研究探索大学理财规律,完善经费管理机制;完善资源的有偿共享机制,探索资源效率评价机制。
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是一个不断深入、循序渐进的过程,我校要以本次党代会召开为契机,贯彻落实国家、省教育规划纲要精神,逐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不断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加快学校向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