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要闻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理工要闻 >> 正文

[新闻特写]服装学院:裁得云锦织霓裳 凝心聚力著华章

发布时间:2012-01-18 作者与来源:服装学院  浏览次数:

时光飞度,日月如梭。自校第一次党代会圆满闭幕至今,不经意间,服装学院又豪迈地走过了五年。回首这五年,恰似一曲奋进之歌,一幅恢宏画卷,一袭华丽霓裳。五年的开拓进取,五年的奋力前行,服装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十一五”规划,扎实努力,开拓创新,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着的追求,彰显服装学院这所中国著名时装学府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树木根深林始茂 历久弥新展风华

翻开历史的画卷,从1979年创办丝绸美术与品种设计专业,1982年创办服装设计专业,1988年开始招收服装工程专业, 2000年开启国际合作的序幕,2004年更名为服装学院,服装学院三十余载筚路蓝缕,风雨兼程。三十余年来,服院人始终坚持解放思想,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使服装专业锦上添花,真正地引领时尚潮流。三十余年来,服院人始终注重教书育人,规范服装教学,架构“时装学府”,打造服装学科,引领“时装产业”,并使之流淌在每个服院人的血液中。服院党政班子延续前辈们团结拼搏的精神,凝心聚力,努力建设学习型党员队伍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带领全院师生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取得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形成了学院整体氛围活跃和谐、齐心发展的良好局面。

今天的服装学院已如一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生机勃勃。五年来,学院在原有6个专业(方向)的基础上新增表演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艺术设计专业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设计艺术学科成为浙江省重点学科。成功获得服装设计与工程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设计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服装艺术设计和染织艺术设计2个方向艺术硕士学位授权点,纺织工程和工业设计2个工程硕士领域学位授权点。学院进一步明确了培养创新创业的高素质人才办学目标,建立了艺术设计与工程技术结合、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国内教学与国际合作教学结合的模式和课程体系,从服装大工业、大商业、大贸易的视角出发,重视设计艺术、工程技术与市场营销的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成果丰硕的办学之路,为地方产业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成为支撑一方产业发展的人才库。

万丈高楼平地起,大海航行靠舵手

五年来,学院紧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党建基础,为学校事业发展凝聚了先进力量。学院现有教工、学生支部18个。新增教工党员3名,学生党员比例达15.1%。2009年3月,学院认真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紧围绕学院“励精图治、苦练内功,深化特色、科学发展”的活动载体,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查找制约学院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提出改进措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0年6月,在学校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学院党委紧密结合学院中心工作实际,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结合实际、突出特色,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育人成才•服院先锋”创先争优活动。以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为重点,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理念,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凸显服务成效,充分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年来,涌现出了一批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成为学院和谐稳定、科学发展的脊梁:2个支部获支部建设创新奖,1项基层党建创新立项重点立项,获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1项,1名教师被评为浙江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1名教师被评为校优秀党务工作者。另有1名党员被推荐为省“创先争优”闪光言行优秀党员候选人,1个党支部被推荐为候选先进党支部。

五年来,学院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加强中心组理论学习等工作,增强领导班子理论水平,并以提高领导水平和能力为核心,继续增强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不懈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按照中央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注重预防,强化监督,积极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党风正,则校风正,正是强有力的党风廉政工作使服装学院这艘航船在学校改革的征程上能够乘风破浪,扬帆前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五年来,学院始终坚持教书育人为本的原则,狠抓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教学改革来切实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知识创新能力、企业工作应变能力。学院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为服装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始终坚持“艺术设计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创意设计和产品设计相结合”、“校内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这一“三个结合”的教学思路,逐步构建“无缝链接型”创新创业服装类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高等服装教育发展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相结合的问题。

2007年至今,学院获得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6项。出版“十一五”国家和省部级规划教材18部,完成校级课程类建设项目36项。2011年,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成为学校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3个专业之一。同年4月,该计划在服院正式启动。

学院与服装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先后成立了娃哈哈集团童装产品研发中心、盛宇集团服饰家纺产品研发中心、国际合作高级时装定制研究中心、浙江奥特服装有限公司柔莱珂研发中心、中国森马服装有限公司产品研发中心、中国达利服装有限公司产品研发中心、柯力达科技家纺研发中心、金永和家纺面料设计研发中心、嘉兴越龙提花面料研发中心等10多个研发中心,成立教学、科研工作室9个,形成了校内校外联动的教学实践模式。学生直接参与研发活动,使其成果直接转化为企业产品上市销售。教师也深入市场和企业,把最前沿的时尚信息带回课堂。

学院努力争取社会力量支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建立了面积达80多平方米的“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中纺中心ODM展示中心”,与杭州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服装学院SAB服饰辅料展示中心”。建立中国汉帛(国际)集团浙江理工大学校外实习基地、“杰施”品牌浙江理工大学校外实习基地、蓝色倾情服装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校外实习基地、杭州红袖服装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校外实习基地等10多个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聘请19名校友、企业高层作为成才导师、创业导师,开设成才讲堂,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浙江省服装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杭州市丝绸制品及其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于2006、2008年分别落户服院,如今在此平台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已申请各种专利87项,并发表了一系列实践研究性文章,设计开发的产品投放市场的比例也逐年提高。

滋兰树蕙育桃李,春风化雨润英才

服装学院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实施“人才强校”战略。2007年至今,学院专任教师总数增加11人,正高职称增加了5人,副高职称增加了2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增加了6人。现有浙江省教学名师1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4人、省高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省钱江人才计划1人、硕士生导师30人。服装艺术设计教学团队成为浙江省教学团队。五年来,共组织33名教师赴美国、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地交流学习;在职教师中有10人获得博士学位、62人获得硕士学位。学院师资结构不断优化,数量质量稳有 升。

学院不仅成为教师们乐业与成业的舞台,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肥沃土壤。五年来,学院摸索出了一套具有服院特色的学生成长指导模式,积极推进红色文化工程、时尚文化工程、两创实践工程、优才培育工程和阳光就业工程,成绩喜人。设立三彩教育奖、中大新佳优秀学生奖学金和考研专项基金、“JASONWOOD爱心助学金”、“真我永恒”优秀毕业作品奖学金,健全学生管理制度,引领学风健康发展。深化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提升学院人文科技综合素质,成功开展了党支部节、时尚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公寓文化节等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校园科技文化体育活动,其中时尚文化艺术节活动成功申报学校和浙江省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学院获五四红旗团委1次、先进团委2次、优秀学生分会2次、特色学生分会2次、优秀社团管理委员会2次,社会实践连续14年被评为省级先进小分队,2008服工1班团支部参加2009年度浙江省主题团日竞赛活动获得我省教育系统唯一1项一等奖。

五年来,服院为服装行业共培养输出本科毕业生和硕士研究生2676名,深受社会和相关行业的高度评价和欢迎。在麦可思公司调查中,学院学生非失业率等指标排名前列,对母校满意度等指标排名第一。学生科研与学科竞赛成绩斐然,五年里新苗人才计划省级立项31项,挑战杯省级获奖3项,此外共有158名学生在国内外学科竞赛中获奖。其中2009届服装艺术设计毕业作品汇演在北京时装周上大放异彩,与清华大学、中央美院等国内一流学府“同台竞技”,作品广受好评,中央电视台四套《中国新闻》栏目还对该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特别报道,时长87秒。2011年,1名学生获得第19届中国国际青年设计师时装作品大赛金奖,并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所报道。学校也因此连续10年获得全国服装教育的最高奖“育人奖”。今天服院培养的学生已衍生为一个流派——据统计,杭州女装60-70%的创立者、总裁或首席设计师都出自我校服装学院,较大的影响力与良好的声誉让学院再次获取中国“十大时装名校”、“中国著名时装学府” 等荣誉称号。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服装学院能立足于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前沿地带,其发展紧密依托服装产业的强大支撑。浙江省政府把纺织服装产业列为省级重点支持产业,为学院发展提供了坚实土壤。从1982年起,学院连续与华东长三角地区几百余家服装企业成功开展校企合作,2008年与BOSSSUNWEN中国区结成合作战略联盟,由此学院在华南珠三角地区的校企合作迈上了新台阶,标志着学院在品牌运作上的研究与实践得到了社会与高端品牌的充分认可。

学院紧密结合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所需,开展形式多样的产学研课题研究。五年来,共完成科研项目377项,到账经费计4082.34万元。2008年与万事利集团共同完成了北京奥运会礼服——“青花瓷”系列和奖牌丝绸挂带的设计研发,产品得到了业界的一致好评。2011年获得浙江省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重点实验室)。学院经常帮助服装企业进行技术培训,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或将科技成果转让给企业,为杭州市服装产业的发展和结构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受杭州市政府委托,迄今共承办“中国杰出女装设计师发现计划暨杰出女装设计师高级研修班”两期。该项目目前已成为深化杭州市丝绸女装产业与知名服装院校合作,推进企业、设计师与专家交流互动的典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

除产业服务外,国际合作也是学院发展的源头活水。自2000年与有“时装界的哈佛”之称的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时装技术学院(NYFIT)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来,至今已有11个年头。2010年,以中美项目合作十周年为契机,服装学院组织系列学术活动,包括系列讲座、服装设计作品动态展示,产生广泛影响。五年来,学院共选派18名专业教师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时装技术学院进修学习,同时该校每年也会选派若干名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来我校为中美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讲授专业课程。自2009年1月我校成选派第一批12名学生赴FIT交流学习,至今已派出数十名学生赴FIT交流学习一个学期或一学年。此外,学院还与英国伦敦时装学院、意大利欧洲设计学院、韩国汉阳大学、韩国水源女子大学、日本杉野服饰大学、法国高级时装工会学校建立了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在引进的基础上,服装学院更着眼于本土化的创新,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和我校校情的教学体系。学院以服装产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为根本出发点,借鉴NYFIT的经验,对引进课程进行了修订和整合,形成了一套本土化的、具有服装学院特色的独特教学体系,获得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学院在强调教师双语教学的同时也非常强调学生的英语学习,在翻译出版英语服饰词典的同时,还自编了《商务文本写作》等英文教材。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服院人将更加砺志弥坚,以一种昂扬奋进的姿态马不停蹄地前行,以实际行动迎接校第二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继续抒写属于服院人春华秋实的精彩华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服装学院会成为国际服装教育界一颗耀眼夺目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