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要闻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理工要闻 >> 正文

生命科学学院在癌症基因治疗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14-03-31 作者与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浏览次数:

生命科学学院李恭楚博士近日在Nature旗下刊物Blood Cancer Journal(《血液癌症杂志》)和Scientific Reports(《科学报告》)上各发表1篇研究论文,报导他们细胞生物学学科组在白血病分子靶向治疗和凝集素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已经发现白细胞介素3受体α亚单位(CD123)在白血病细胞上高表达,而且与低生存率相关,因此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治疗靶点。国际上以CD123为靶点的白血病治疗研究是近年的一个热点,尤其以抗体治疗和细胞治疗为手段的研究不断有重量级论文涌现。李恭楚等的研究则首次提供了一个以溶瘤腺病毒来进行靶向CD123的技术平台。该技术平台使溶瘤腺病毒基因组携带腺病毒受体-白细胞介素3融合蛋白表达框,该融合蛋白在病毒包装细胞及白血病细胞内都可得到表达,并装饰到病毒颗粒表面,实现对CD123阳性白血病细胞的靶向感染和杀伤,并且在细胞水平和实验动物上取得了显著的抑制白血病的效果。该技术平台同时还提供了一种使溶瘤腺病毒通过多种细胞膜蛋白靶向感染癌细胞的通用方法,因此可望开发出一系列分子靶向新药。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G Li*, X Li, H Wu, X Yang, Y Zhang, L Chen, X Wu, L Cui, L Wu, J Luo, XY Liu. CD123 targeting oncolytic adenoviruses suppress acute myeloid leukemia cell proliferation in vitro and in vivo. Blood Cancer Journal 4: e194. (2014))。

另外一项研究成果是以研究凝集素为主的论文,凝集素是一类特异识别糖类的蛋白质。他们团队于2012年曾首次报导将掌叶半夏凝集素基因导入癌细胞,通过作用于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诱导细胞凋亡(成果发表于Nature旗下刊物Oncogenesis)。此次进一步发现多种海洋来源的凝集素及非凝集素蛋白均以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作为结合靶点,并从中筛选出鲈鱼凝集素和紫海胆凝集素的基因表达具有较强的诱导癌细胞凋亡的能力。该研究首次揭示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可能是哺乳动物细胞应答外来基因入侵的一个感受器和屏障。自然界的凝集素种类十分庞大,因此这项研究或许已经揭示了一个巨大的癌症治疗基因库。硕士研究生吴丽琴和杨新燕是这篇Scientific Reports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L Wu, X Yang, X Duan, L Cui, G Li*. Exogenous expression of marine lectins DlFBL and SpRBL induces cancer cell apoptosis possibly through PRMT5-E2F-1 pathway. Scientific Reports 4: 4505.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