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院作为我校专门从事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研究和教育的学院,前身可溯源到创建于1978年的浙江丝绸工学院机电工程系自动化专业。三十七年来,学院风雨兼程、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秉承了理工“求知求实、创新创业”的优良传统。
“十二五”期间,信息学院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紧抓国家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机遇,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学科科研工作富有成效,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国际化办学有所进展。在“十三五”开局之际,学院也正科学规划,积极谋求新发展。
五年来,学院始终坚持把教学团队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实施“以人为本、人才强院”战略,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大力培养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努力构建一支结构科学、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新引进人才22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1人,博士15人,有海外留学背景的5人。晋升高级职称的有22人,其中6人晋升正高职称。师资队伍梯队逐渐形成,结构更加合理。此外,国际化办学程度也得到提高,和美国普渡大学等签有合作办学协议,首次有学生团体到境外访问,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在读留学生35人。
师资队伍的加强,进一步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教学基本建设更加稳实,出版众多教材,承担众多教育规划课题。获浙江省优势专业(建设)2个,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本科生就业率不断提升,目前已位居全校前三,研究生就业率保持100%;学生学科竞赛硕果累累,多项赛事在浙江省高校中团体总分位居前列。
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在学校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学院进一步明确了学科发展的目标,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从本科生到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体系,并有了重大突破。学科专业建设朝着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方向发展,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以国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为目标,重点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学科专业。期间,学院新增计算机应用技术省重点学科1个,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现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浙江省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领域。
学院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工作,鼓励广大教师发挥优势,积极投入社会经济建设主战场,努力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稳步形成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善合作、会攻关的科研队伍。学院科技工作纵向有新突破,横向有新拓展,形势喜人,其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项,863计划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56项;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其他各类行业协会等奖项8项;发表学术论文580篇(三大检索318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首次有教师入选ESI论文高被引;授权专利70项(其中发明专利40项),软件著作权162项。
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域,积极探索新时期青年学生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制定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思政队伍建设,加强党团建设工作,促进学生行为规范,夯实学生工作基础”的工作思路,围绕校院中心工作,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优化育人环境,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二五期间曾获 “先进团委”、挑战杯“优胜杯”、“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信息学子在各类省级、国家级比赛中屡获佳绩,其中我院学子代表学校在2015年5月摩洛哥第39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总决赛中首次进入该世界顶级赛事,取得全球第28名的好成绩。
学院着力于打造校友互动交流空间,积极做好“一网一库一平台”建设,联动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发展。2015年学院举办杭州校友大会暨“互联与智造”主题论坛、学院校友徐昌国向学校捐赠100万元设立联盟育人基金、学院与浙大华嵌联合共建物联网云开发实验室等,进一步推动协同育人成效。目前,我院成立有杭州校友分会,嘉兴校友分会,另正筹备温州校友会、湖北校友会。
“倾听江下涛声急,一代新潮换旧潮”。“十三五”期间,学院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全面提升学院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学院将以提高内涵质量为根本目的和要求,以育人为根本任务,以发展学术为主线,学科建设为龙头,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改革创新为动力,党建思政和基础性工作为保障,加强内涵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夯实基础,凸显峰值,突出特色,提升学院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把学院建设成为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专业特色鲜明、省内有重要影响、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学研究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