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中国新闻社浙江网报道了我校迎来了办学117周年校庆,近段时间来,我校荣获2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个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师德师风楷模、创新创业学子不断涌现,持续助力浙江产业升级。
原文如下:
培育特色 助力升级 弘扬师德
浙江理工大学迎117周年校庆
中新浙江网10月28日电(记者江耘 通讯员柴田)10月28日,浙江理工大学迎来了办学117周年校庆。近段时间以来,该校荣获2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个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师德师风楷模、创新创业学子不断涌现,持续助力浙江产业升级。
培育特色人才
杭派女装六、七成的创立者、总裁或首席设计师都出自理工,学校服装学院成为中国‘十大时装名校’、‘中国著名时装学府’。
2009年中国大学创业富豪榜发布,浙江理工大学金津成为富豪榜首富,学校共有四人入选前百名榜单,成为浙江之最。2012年,《福布斯》杂志推出“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理工毕业生王学集入选。2013年,该校创业学生尹军荣获2012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奖。2014年,理工毕业生尚贞涛入选“中国有影响力企业家”,与俞敏洪、雷军等一起为高校学子宣讲创业经验。
浙江理工大学前身是1897年创办的蚕学馆,一直以来是国家培养纺织丝绸服装领域经营人才的重要基地。浙江理工大学校长裘松良认为“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高校是从多数学生的基础水平出发来开展培养工作的,这样容易埋没一些高起点学生。理工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应该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为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急需的拔尖人才。”
为此,学校组建了启新学院,从录取新生中择优选拔,分设四类实验班。学校下属学院也分别设立经管创业班、机械设计创新班,文学创作实验班等,培养了一批特色人才。这样的培养模式下,不但涌现了众多自主创业学生,学生获专利、参加竞赛的成绩也位列全省前列。
助力产业升级
浙江是纺织服装大省,浙江理工大学一直利用特色优势专业助力产业升级。学校里,有利用新型纺织材料研发过滤工业废气、阻隔病毒技术的;有发明新型缫丝集绪器,增长产业工人工作年限的,也有利用蚕丝纤维研发止血材料,助力医疗事业的。
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陈建勇认为:“现在国家倡导‘两化’融合,即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这在将来会是纺织业科技创新的一个突破点。浙江理工大学设立了一个‘虚拟纺织’教学实验室,把客户的需求通过信息化手段直接和生产终端联系起来,这样既可以提高生产效益,又节约社会资源。”
在浙江理工大学,还有一个“E-CO数字化学习环境”,在这个平台上不但学生和老师可以互动交流,校外的企业设计师和研发人员也可以借助数字化网络平台,发布任务,展示设计成果,方便与学校师生沟通,促进校企协同创新,助推产业升级。牵头该项目的负责人徐定华表示:“该平台不但优化了教学环境,也创新了校企协同互动的模式。”
弘扬师德师风
不久前,教育部出台针对高校教师师德问题的“红七条”,对高校教师提出了全面性的师德要求。近几年,浙江理工大学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师德师风建设深化年”等主题活动,学校师德师风先进楷模不断涌现。
教师节前夕,浙江理工大学阎玉秀、金子敏、冯国境三位教师获得浙江省优秀高校教师荣誉称号。金子敏、阎玉秀老师从大学同窗到共事同事,再到携手奋进的佳偶,教书育人的事迹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被称为“学霸夫妇”。
同月,教育部授予了200名同志“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我省共有7名教育工作者被授予此项荣誉称号,浙江理工大学杨云芳教授成为我省唯一一名获得此殊荣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完)
新闻来源网址:http://news.zj.com/detail/154897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