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学习强国】报道建筑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生物友好花园里的‘童心治愈课’”。
原文如下:
实践正当时丨生物友好花园里的“童心治愈课”
在杭州上城区兴安社区新建成的生物友好花园里,孩子们正小心翼翼地将亲手绘制的七星瓢虫卵石嵌入花坛。这些点缀在生态空间中的“童心印记”,是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创新实践的成果。该团队运用自然疗愈理念重构儿童生态教育体系,致力为杭州生物多样性友好社区的建设与环境保护科普提供高校智慧方案。
在花园实践课堂上,实践团成员带领孩子们开展沉浸式生态体验活动。孩子们用画笔在鹅卵石上描绘七星瓢虫、蜜蜂等昆虫形象,加深了对昆虫种类及其生态特性的认知。此外,成员们还指导孩子们搭建昆虫屋,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学习如何为城市昆虫营造适宜的微型生境,化身”小小生态工程师”。
实践团还设计了“捕蝇草捕虫机制”“种子旅行”等趣味课程,引导儿童探索自然奥秘;通过制作植物书签、香囊及黏土自然画,帮助孩子们建立与植物的情感联结;并在虎跑公园开展“自然漫步计划”,结合森林冥想与植物观察,缓解儿童心理压力,实现身心赋能。
“当孩子问‘瓢虫会不会喜欢我做的房子’时,生态责任的种子已在心中生根。”浙江理工大学志愿者刘佳佳说。未来,实践团将持续完善“体验-认知-责任”的教育闭环,通过多元化的创新实践项目,推动更多儿童从自然观察者成长为生态守护者,帮助他们系好生态教育的“第一粒扣子”,共同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