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文汇报》报道了我校我校科艺学院教师张飞的创作事迹。此前,张飞老师凭借风格独特的原木设计作品,获红点奖首届“中国好设计”奖。
原文如下:
老师当创客:3年“磨”出一支笔
浙江理工大学老师专注原木设计,获红点奖首届“中国好设计”奖
本报驻浙记者 蒋萍 通讯员 刘海波“木料本来是有生命的,当它们被砍下的时候,人们都认为它们已经死了。但事实上它们并没有死,仍然保有灵魂。每个木纹都是自然生长的,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它们本身就非常漂亮,也不需要设计。我只是大致控制木纹的走向,把木纹最美的一面通过产品展现给用户而已。”正是看似简单的设计,原本冰冷僵硬的木头在张飞的手里有了新“生命”,让他在国际设计大赛上屡获大奖。
日前,张飞花3年时间“磨”出的那一支名为“Fishpen”的笔,获德国红点奖(国际知名的创意设计大奖)在中国发起的第一届“中国好设计”金奖与优胜奖。
比一般书写笔更有“存在感”
听到张飞这个名字,人们首先会想到《三国演义》里的“猛张飞”。但今天下午,记者在杭州市西湖科技园“本来工作室”见到的张飞却是瘦瘦的个子、戴着眼镜、清秀斯文的男人。他是浙江理工大学讲授工业设计的老师,也是一名专注原木设计的设计师。如今,他又是一名充满理想的“创业者”。
在张飞的工作室,记者看到了刚刚获奖的“Fishpen”鱼形笔。它长16.5厘米,宽3厘米,厚1.5厘米。原木材质的笔身,经过细密的打磨后,光滑得就像一尾小鱼。握在手里时,虎口处会被笔身“填满”,让人觉得比一般书写笔更有“存在感”。
2012年,张飞受邀参加德国法兰克福talents展时手工做了两支“Fishpen”鱼形笔。当时有德国客商提出想要订购一批,但张飞没敢接受。“看似简单的笔,批量生产做起来却非常困难,因为设计样品和量产基本上是两回事。”张飞说,最大的难度,是鱼身的弧度。因为原料是木头,不是依靠铸模就可以成型的材料,切割和打磨后的形状很难固定到一个标准。此外,鱼身是由上下两片合在一起的。这两片是分开打磨的,合拢时候出现一点点误差就会影响到整体的美观和手感。
经过3年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这条“鱼”终于进入批量生产,并获得国际大奖。
设计百姓买得起的产品
在张飞的“本来工作室”,记者看到不少新产品:木质八音盒、木质磁铁鸡蛋、木质台灯……每一件产品的设计都保持了木料的本质和特征。但每个产品的价格并不高,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让人看后立刻有种“捡便宜”的购买欲望。张飞说:“这些产品材质都是木料,经过打磨和拼接而成,看起来很‘高大上’,实际成本并不高,老百姓都能消费得起。因此,我们的团队目前也只有设计和生产,从不做广告,却发愁供不应求。
“以前,我也帮工厂设计产品,但是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往往不能让自己满意。因为厂家追求利润,在产品的用料和工艺上往往‘偷工减料’。流水线上出来的只能是普通的产品,与自己当初设计时的初衷背道而驰。”张飞说,近年来他自组团队,目前已经有25人。
“设计应以人为本,实用与美观并存,设计出来的产品让百姓喜爱又买得起,我认为这就是我的初衷。”张飞说,如果设计出来的产品高高在上,都是天价,老百姓只能“仰视”,那设计者是“艺术家”。“我设计的产品老百姓都能买得起,因此我是设计师,不是艺术家。”
新闻来源网址:http://news.163.com/15/1125/04/B987R2GV00014A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