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学习强国】报道我校退休党员教师马自奋获苏里南总统大棕榈勋章

发布时间:2020-06-15 作者与来源:学习强国  浏览次数:

6月15日,【学习强国】报道了我校退休党员教师马自奋获苏里南总统勋章。

观·有闻丨浙江理工大学教师马自奋荣获苏里南总统勋章

原文如下:

6月5日下午,苏里南驻华大使馆举行总统勋章授勋仪式。苏里南驻华大使陈家慧(Patty Chen)代表苏里南总统向浙江理工大学退休党员教师马自奋授予总统大棕榈勋章。该勋章是苏里南颁发给外国人的最高荣誉。

马自奋老师于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苏里南大学孔子学院工作,是苏里南大学孔子学院首位国家公派中文教师。马自奋老师携赤诚初心远赴万里,克服了初到异国他乡及孔院成立初期的各种困难,凭着坚强、勤奋、乐学、奉献的精神为中文教学、中华文化传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为了展现优质的中文教学质量、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马老师不断学习中文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技能和水平,全身心投入中文教育事业。

马自奋说:“作为一名普通的汉语教师,能获得这枚如此珍贵的奖章,我感到非常荣幸。感谢总统先生和夫人以及苏里南政府和人民对我工作的认可。我热爱教学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苏里南孔子学院教学期间,我结识了大批苏里南朋友,这为我们进一步传播中华文化、增进两国间的友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回到中国,我依然关心苏里南学生、关注苏里南的发展。今后愿继续为促进中苏文化交流,增进两国友谊作出贡献。”

攻坚克难,孔院办学的“拓荒者”

“七大洲里,南美洲还没有我的学生。”2017年3月,浙江理工大学和苏里南大学合作创办的孔子学院急需汉语教师,经学校推荐、汉办考核,马自奋只身前往距杭州1万7千公里的苏里南。

初到苏大孔院,除了她和两位院长,几间办公室,什么都没有。招生难题迫在眉睫,马自奋一边找房子,一边准备公开课事宜。她花了一周多理解、分析荷文(苏里南官方语言)问卷并形成报告,为学院制定课程计划和招生信息提供依据。为顺利开展课程,马自奋承担了报名注册工作,热情接待每一位学员,耐心答疑。其间,一位老夫人只带了美金,而非指定的苏盾,马自奋愿为其垫付学费,老夫人被她的真诚打动。随后,她和先生成为首期课程中最年长(86岁)、最勤奋的学生,尽管他们住处离学校最远,却风雨无阻从未迟到、缺课。

苏里南孔院开课典礼

开课了,恶劣的自然环境、简陋的教学环境带来的困难接踵而至。每次去教室,她不是顶着烈日就是冒着大雨,还要肩背手抱一堆“宝贝”:教材、白板笔、电脑、扩音器、音响、投影仪,甚至还要带上床单用作窗帘,防止白板、投影反光。她的课都在晚上,教室很偏,室外没有路灯。每次下课,一出教室便伸手不见五指。在治安不好的苏里南,即便如此,她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学生,尤其是那对老人,只有等他们告知平安到家,她才安心去准备晚餐。

教室周围的路坑坑洼洼,到了雨季,积水非常严重。一次课前又下起大雨,担心学生出现安全问题,马自奋冒雨冲出教室,硬生生把枕木那样粗大的三根木头拖到积水中,临时搭了个木桥。那天,学生们踩着木桥顺利进入教室,她的衣服却湿透了。

循循善诱,汉语学习的“启蒙人”

两年间,马自奋承担了孔院最艰巨的教学任务,累计课时808个。学生年龄跨度大、国籍多、生源广,多达300余名——在每平方公里仅3.1人的苏里南,这是极大的数字。

“To be a good teacher”这一初心激励她每次课都做到“有备而来”, “有的放矢”。尽管连续三个学期都上基础汉语1段课程,但她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各不相同。

自制教学视频

为提高教学效果,马自奋学习制作动画视频,录音、剪辑、拼接,不断琢磨、尝试,最终制作出一个个短小、生动与课文配套的视频,让“打开手机学汉语”变为现实,令汉语学习变得更轻松、便捷。语言离不开文化。马自奋在教学中适时适量增加一些短小经典的诗词、歌曲、绕口令等,如 《茉莉花》一曲,是每期学生的必学内容,书法也被纳入课程之中,她自费为学生购买了毛笔、水写布等,让学生课外练习,课内点评。

马自奋开办了六个中国文化讲座,每一次讲座准备,在无参考资料、网速极慢的苏里南变得异常艰难。她甚至拿着父亲的书法卷轴向校长办及国际处求助,为讲座找到了一间大教室。

为了让学生体会汉字的美,她把苏里南华人书画家请到教室现场挥毫。学生们的课程体验为孔院做了最好的宣传,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孔院学习。

随时随地,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我认为孔院教师不仅是汉语教师,更是文化、和平和友谊的使者。”工作之余,马自奋积极投身于各种文化活动,两年间参与活动数达48次。

华人定居苏里南165周年庆典之际,歌舞节目精彩纷呈,马自奋觉得有必要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系统地介绍华人在苏里南的奋斗史。她向使馆递交《文化展可行性分析报告》,立即获准。凭着满腔热诚,她向华人画家、作家Paul Woei借到了文化展重头戏——华人登陆苏里南的历史资料。

为策划、组织文化展,假期一个月,她发起创建了“苏里南书画摄影协会”,征集展品,接下来的每天,白天打车穿梭于苏里南各地,为文化展奔波,晚上挑灯夜读,撰写文案。一个月内,她撰写、翻译各种材料达27个,累计近4万字。功夫不负有心人,文化展3天吸引了千余位来宾前来观展,最重视休息的国度,竟有学校等机构临时组团参观。文化展新闻不仅上了当地报纸、电视台,还登在外交部网站上。“这是苏里南第一个综合性文化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苏里南文化部的Melisa女士如是说。

“文化无时不在,文化传播随时谁地都可开展。”一次在苏里南河上坐船游玩,有人过生日,马自奋随即把中文生日歌教给外籍船友,后带领他们在甲板练八段锦。印度党主席的生日party上,她送出父亲的书法作品,并现场用草书和行书写下“寿”字、介绍“寿”字文化,一下子吸引众人注意。

从苏大校园到中国使馆,从幼儿园到老人院,从椰林到KKF会馆、从独立广场到BGD度假区,甚至邻国法属圭亚那、加勒比海的库拉索、阿鲁巴岛国都留下她传播文化的身影。马自奋的公寓更成了文化窗口,她常常和学生、朋友分享美食等中国文化。

马自奋受到苏里南副总统接见

精彩的汉语教学、热心的文化传播,使“马老师”成为孔院响亮的名片,受到苏里南副总统阿什文•阿德新先生的接见。归国数月后,应邀前来北京参加国庆观礼的苏里南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李学雄会长,代表授予她“中国文化使者”的奖牌。

马自奋回国后,与苏里南的联系并未中断。心系苏里南华人华侨,身处国内、已经退休的马自奋不仅捐款资助侨胞、侨团,还在协助驻苏使馆、苏华总会做好 “血脉相连”的寻根活动,希望帮助更多的侨胞找到他们的祖籍地。

新闻来源网址: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source=share&art_id=14104355344300055329&item_id=14104355344300055329&share_to=wx_single&from=group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