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联合早报》刊发我校储昭根特聘教授理论文章

发布时间:2019-11-26 作者与来源:《联合早报》  浏览次数:

11月22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刊发我校储昭根特聘教授理论文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官方网站进行了全文转载。

原文如下:

储昭根:一带一路:惠及世界的中国方案

“一带一路”倡议从提出至今已是六周年。该倡议是中国首个聚焦欧亚,面向全球的国家级方案。中国已与136个国家、30个国际组织签署195份共建合作文件,参与方已远远超出预期及历史上“一带一路”所覆盖的范围。

不管承认与否,是欣赏还是质疑,该倡议已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该倡议将深刻影响世界,反过来亦会深刻改变中国。

“一带一路”倡议包涵一个思路,即“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从而让更多国家和地区融入经济全球化,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三大原则”,即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它不是地缘政治工具,不是对外援助计划,不是封闭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

建立在“三大原则”推进的“五通”规划,不仅是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在稳步推进,该倡议及其核心理念已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以及其他区域组织等有关文件中,更是中国提供的全球治理新方案。

为何要搞一个中国版的全球治理方案?一是美国实力下降,全球公共产品供给已严重不足。美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重,在过去60多年时间持续下滑。上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规模占全球的比重在40%以上。到本世纪初,这个比重则跌破30%。2018年,这个比重再降到24.18%。而且,随着日益加剧的权力转移及分散,美国面对日益多元的世界,已无法提供更多、更强、更具吸引力的国际公共物品,治理起来更是有心也无力。

二是非传统安全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且与传统安全相互交织。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并使得各种跨国社会运动和跨国倡议网络纷纷涌现,使现行国际体系在应对起来日渐乏力。正因为如此,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今年6月7日曾指出:“全球挑战需要全球解决方案。没有一个国家,也没有一个组织能够独自应对挑战。”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

三是美国治理方案已难立竿见影。美国在世界近现代史最突出的贡献是打赢了二次世界大战,并成功将原德、日法西斯国家改造成发达、现代化国家融入国际社会,进而建立起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为支柱的世界经济治理体系,创造了70多年的世界总体和平和持续发展。

联合国作为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是集体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有效平台,国际合法性来源。但对于持续了八年之久叙利亚内战,联合国的作用荡然无存;对日益加剧的核扩散及气候变化危机,联合国同样束手无策……在肆虐全球、旷日持久的金融危机和多哈回合贸易谈判僵局面前,作为世界经济三大支柱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亦是无能为力。

美国对大中东的改造也陷入失败。美国在新世纪发动了旷日持久且代价高昂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不但未能把阿富汗和伊拉克打造成中东地区民主政治的样板,反而加剧了地区局势动荡。美国形象、声誉、深度介入国际事务的信心及合法性基础更受伤害。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不愿意,不能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中国顺势、顺时而为,而提出的新倡议。“中国方案”有明显于不同美国方案的特点。

一是普惠性。据英国著名智库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CEBR)的研究,到2040年,该倡议每年有望推动全球GDP增长7.1万亿美元,对全世界50多个国家每年GDP的贡献都将超过100亿美元。即使美国没有参与该倡议,美国仍可能是继中国之后该倡议的最大潜在受益者。

二是强调合作,非武力。中国承诺推进该倡议,始终坚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坚持平等协商、开放包容,促进沿线国家在既有国际机制基础上开展互利合作,是人人有份,各国均可参与,沿线国家的合唱,并与现有多边合作机制如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亚欧会议、中国-亚细安(10+1)、澜湄合作机制等对接,从而让其成为最广泛的务实合作平台。

三是更注重包容性发展。通过整合沿线国家,甚至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要素和发展资源,形成合力,促进世界和平安宁和共同发展,从而带动过去长期被忽视,甚至遗忘的地区——中亚、中东欧,非洲等地区或国家的发展,让它们重拾在全球化大潮中曾经丧失的发展机会,以解决不同国家,或一国内不同地区之间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实现发展上的均衡。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国方案”对解决沿线国家内部治理失败、贫富分化作用有限,或者说是比较间接,但至少应视为“美国方案”之外的有益补充,全球治理新尝试。正因为如此,在中东、中亚等安全脆弱地区,反全球化大潮来临情况下,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面临巨大、难以相像的风险。

中国甘愿承受如此巨大风险,同世界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愿意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且对世界是如此有益,世界何不能超越大国竞争的视角,排除各种噪音,给“中国方案”一次机会及热烈拥抱?

(作者是浙江理工大学特聘教授,“一带一路”和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新闻来源网址:http://s.scio.gov.cn/wz/yidaiyilu/detail2_2019_11/22/1572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