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浙江新闻报道我校艺设学院校友叶丽佳传承发扬传统技艺事迹

发布时间:2019-04-12 作者与来源:浙江新闻  浏览次数:

4月12日,浙江新闻报道了我校艺设学院校友叶丽佳传承黄杨木雕,发扬传统技艺的事迹。

原文如下:

“我希望刻下这些美好” ——记叶丽佳和她的黄杨木雕配饰

不久前举办的温州文博会上,乐清工艺美术展厅展出了乐清工艺美术大师的精品力作。叶丽佳的木雕首饰《喜上枝头》参与展出,并且因为作品特色鲜明,令观众印象深刻。文博会当天,叶丽佳在微信朋友圈转发“浙江新闻客户端”的新闻推送时,开心地写道,“提到我的木雕首饰”,后边附了一个大大的呲牙表情。

叶丽佳,这名出生于70末的自由职业者,乐清黄杨木雕的第六代传人,这几年正在杭州的工作室里,从事乐清黄杨木雕饰品的开发和产业化运作。她开发的南宋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木雕作品,受到了很大的关注,有媒体称:“惊艳了!她把宋画雕成了首饰,迷倒万千粉丝,宋徽宗也要为之打call!”

叶氏黄杨木雕第六代

叶丽佳的简历一般都是这样开头的:“我出生于乐清市柳市镇,赶上了70后的尾巴,先后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附中,浙江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毕业之后,综合各种因素,选择了继承。这门家族手艺,成为叶氏黄杨木雕第六代传人。”

与其他传统手工艺父子相承一样,叶丽佳的木雕手艺是跟着父亲学的,在介绍第六代叶丽佳之前,先介绍叶家的第五代,她那英年早逝的父亲叶文雷。

叶文雷年少成名,素以多才多艺著称。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牟湘波刚到柳市黄杨木雕厂学艺的时候,最早接触到的高手就是叶文雷,当时就被震住了,心想怎么会有比他水平高出那么多的人,不光木雕技术好,居然连素描、书法都好,实在是高。

在叶丽佳的印象里,父亲和那个时代的很多匠人也有所不同,除了对于手艺的精研,父亲还很喜欢买书、看书、自学。“从小家里的经济条件不算好,但是我父亲把大量的积蓄用来买书:西方的艺术、雕塑、文化类,中国的美术、书法、传统手工艺类,足足有一层楼的藏书”。

林椿 《枇杷山鸟图》。

叶丽佳记得小时候,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作品在上海展览,父亲兴奋得几晚未睡,带着工具到上海看展览,并且在展会现场搞临摹创作,当时吸引了展厅里的很多人驻足观看。叶丽佳至今还保留父亲当年创作的泥塑巴尔扎克像,真是栩栩如生,技艺高超。“所以,他的木雕作品‘坐罗汉’,早早就入藏中国工艺美术馆,丝毫也不奇怪。”叶丽佳说。

叶文雷对女儿要求很严格。叶丽佳小时候,在茶余饭后总喜欢听街坊邻居拉家常,这时,父亲总是慈爱又严厉地教育她,别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虽然叶丽佳还很懵懂,不知道什么叫有意义的事,但她深深体会到父亲的爱和期望。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叶丽佳渐渐对雕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传统木雕传承是手把手的师徒教习。叶丽佳从小就摸着木头长大,十几年寒暑假跟着父亲雕木头,但那时的她,还没有决定把黄杨木雕当做事业。跟每个从高考中拼出来的普通人一样,她一路读到浙江理工大学,修完艺术设计,进入一家500强品牌外企从事设计工作。

在大学期间,既完成了学院派的艺术设计学习,又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了木雕创作。不幸的是,叶丽佳大学毕业这年,叶文雷因病离开了人世。她在父亲生前好友包国胜的关怀下,继续研究探索木雕创作。

木头拿在手里,质感、触感、气味,都让叶丽佳沉迷。她创作了一件木雕作品《未睁之眼》,人首蛇身的女娲,在水中扬起长发。传统神话故事里的女娲,是忙着补天、造人的大女主。但在这儿,女娲是饱满、娇柔的少女,是戴着海螺、手环、腰间配着叶子花环的青春。这件突破了传统喜庆题材的木雕作品,拿下第六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

叶丽佳说:“可能小时候还没有觉得,成人以后才懂得,我越做越喜欢。”于是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职了做木雕。对此,她很执着。“人生的最理想的状态是什么?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啊!”

艺术创作,离不开对于多元文化的广泛涉猎,更少不得一颗如痴如醉执着追寻的匠人之心,是叶丽佳对于父亲在艺术追求上的回忆总结,也正是流淌在血脉里世代相承的匠人匠心,让叶丽佳选择传承父辈的手艺。叶丽佳的作品《闹天宫》,荣获了第五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大奖。但得奖并没有让叶丽佳故步自封,她看得很远,选择传统手工艺为业,如果再按照父辈的作品轨迹走下去,显然在今天很难走通。

喜上枝头颈链。

另辟蹊径发扬传统技艺

人们生活方式和审美的变化,让黄杨木雕这样的传统手工艺行业,面临受众面愈发狭小、从业人员流失、手艺面临失传的窘境。“我爷爷那一辈,雕刻佛像观音的比较多;父亲那一辈,早期也是传统题材,比如才子佳人、神话传说之类(作为工艺品多数出口);90年代到2010年前后,题材多为历史文化名人、伟人、现代人物。”

叶丽佳说:“从小看爸爸做,我们就在边上玩,也会动手去做,但我们这一代跟爸爸他们不一样了,爸爸是从小就跟着师傅学,但我们还是要接受正规的教育,再看个人选择。我是大学毕业之后才开始系统地学习木雕的。”她因为热爱,选择传承这门手艺,在她爷爷这一支里,做木雕的只有伯伯、堂哥和她三人了。

“我从小就听大人聊天说,哪家还在做木雕,哪家不做了。现在也是,对手工艺人的社会认可度没那么高,会有一些生活或经济的压力。”这是叶丽佳所面临的现状,也是几乎所有传统手工业的困窘。

叶丽佳不想放弃黄杨木雕,并希望能够将这门手艺传承发扬出去。她开始想有什么方法能让现在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能够关注或者喜欢上这项传统手艺。这时,她想到了做首饰,“市面上没有类似的东西,而首饰又是一个很大众容易被人接受的东西,用木雕技法做首饰,在传统的形制中融入现代设计,也许可以试试”。

从完成设计方案到打样看效果,再到试戴体验,最后上架,一个产品从设计开始,到最后产出大概要一两个月。叶丽佳最喜欢的系列,也是她推出的第一个系列——南宋主题首饰,都是从南宋画作中幻化而来的首饰,在非常明显的中式图样中加入金属装饰,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马远 《踏歌图》。

其实推出南宋文化系列,也是一个机缘巧合。2016年,G20在杭州的举办,让同在这座城市的叶丽佳,思考如何从杭州的文化底蕴中发掘创作灵感。宋代是中国艺术史上巅峰时期,而杭州是南宋的都城,虽时隔近千年,但存留在这座城市里的“宋风”文化记忆未曾磨灭,叶丽佳的第一批木雕首饰作品,便从宋代的山水花鸟画中寻找创作灵感。

这系列作品中的有代表性的比如“云彩耳环”,这是从南宋四大家之一马远的《踏歌图》中提炼出山的造型,搭配纯铜祥云配件,线条硬劲,意境清远;还有“永相随对蝶耳环”,来自南宋画家李安忠的《晴春蝶戏图》,中翩然的蝴蝶,运用木质的纹理和色彩,展现了对蝶的摇曳;“瑞鹤呈祥胸针”,从宋徽宗的《瑞鹤图》,取其中一只仙鹤的造型,用木雕来表现鹤的仙姿;再有“喜上枝头”颈链,灵感源于南宋画家林椿《枇杷山鸟图》。以一只喜鹊的造型为主体,搭配红玛瑙为果子,欢快生动。

山形耳饰。

没有任何因雕饰带来的繁缛,只存宋风的自然与极简,“现代人的审美观趋向于求精、求简、求异,这是我们遵循的造物理念”,对于自己的第一批作品,叶丽佳觉得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这也让她在随后创作中更加关注传统在今天的表达。

而叶丽佳最喜欢的,却是一件看似无用的蜗牛摆件。木雕的蜗牛在鹅卵石上,朴拙可爱,栩栩如生。这个摆件可以放在盆景绿植中做伪装,也可以放在柜头案几做装饰。这样木头和石头结合的木雕小件在传统木雕中并不多见,在叶丽佳看来,“父辈们一直在做的是对传统的坚守,而我们这一代,做得更多是一种发扬吧。我想用木雕来表达自己,也希望可以让人们更多的发现传统木雕的美。”

宋徽宗的 《瑞鹤图》。

调和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以往概念里,不是雕梁雀替,就是人神摆件的传统木雕作品,为何能以更为时尚文艺、中国风的新面貌,为当下所接受?木雕记忆创新首饰的路子,叶丽佳是打算走下去了,那么新一代的匠人又如何回应传统与现代的激烈碰撞?也正是叶丽佳所考虑的。

这时候,“中国木雕艺术之乡”的艺术底蕴和深厚的家族传承,给了叶丽佳强大的支援。温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叶萌春,是叶丽佳的堂叔,在她从事木雕行业之后,对她的关心和鼓励更是日渐深长,经常语重心长地教导叶丽佳,要努力用功,要谦虚请教,学习多家之长,多看多做。特别在她请教木雕饰品如何商业运作的时候,叶萌春更是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总结,告诫她要做好一个商业模式,一定要坚持以客户体验为上的原则。

叶丽佳定居在杭州,创立的“粗枝大叶木雕工作室”也入驻了杭州西湖创意谷,但杭州的创作环境和材料工具有限,叶丽佳会经常回乐清柳市,在叶小泉的木雕厂里创作,那里提供了技术、场地、工具、材料等多方面的大力支持。叶小泉作为她的堂兄和行业前辈,对她的木雕事业特别关心,时时鼓励,处处帮助。

“瑞鹤呈祥”耳饰。

还有新晋的国大师吴尧辉,论辈分是叶丽佳的姐夫,叶丽佳小时候就经常见吴尧辉来她家和爸爸探讨木雕创作,一起讨论作品造型,还经常谈古论今。还有虞金顺、虞定良、包国胜、包秀杰、叶小泉、牟湘波都是她常见的座上宾。这些长辈和老师,平和亲切,经常给她的作品中肯的建议和指导。

叶丽佳告诉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作为一个新生代的木雕艺人,在继承的同时,更要创新。创新难点就在要把握分寸,拿捏尺度。既不哗众取宠,又不刻意造作。既能直达人心让人眼前一亮,又能符合作品提升主题。我希望我所有作品的最后呈现,都体现我的最终审美。每个艺术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有辨识度,有自己特有的风格,有个人对生活的感受,有个体对世界的认知。所以近几年的木雕作品,我大胆尝试木雕和多种材质的结合以及多种形式的展现。在作品创作中,有困惑也有自我否定,倔强的性格支撑我在永无止境的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这些年不断创作作品,连续参加了行业举办的各项展览,展示自己作品的同时,也学习别人的长处,在各个展览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收获了认可与信心。”

如今的叶丽佳忙得很,在黄杨木雕创作的同时,还兼顾木雕饰品的开发和产业化运作。“粗枝大叶”木雕饰品的核心理念是“老手艺的传承与创新,新饰品的开发与延续”。以传统木雕为基础表现手法,用现代时尚的设计理念创作出现代人喜爱的饰品。她的木雕饰品项目在浙江省政府举办的2018年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暨“火炬杯”创新创业大赛中入围决赛,品牌理念也得到不断传播,获得了大量的粉丝喜爱与支持。她说:“现在虽然是越来越忙了,不过我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