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钱江晚报》报道了我校留学生创新创业获佳绩。
原文如下:
想把中国的经验带回自己的祖国
浙理工“洋小伙”初尝创新创业
来自非洲的MOR MBAYE,吴小军(中文名)和他的团队,在刚刚结束的2018跨贸小镇国际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中获得了优胜奖。对于这个才来中国5个月的留学生来说,这绝对是一次难忘的体验。
吴小军的祖国塞内加尔在线上支付方面是一片荒土,但是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让他看到了机遇。他的创业项目是一个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广告推荐系统,通过与实体零售店展开合作,实现线上推荐、线下购买,用更形象的比喻来说,这个项目更像是没有“线上支付”功能的淘宝。
来中国读书之前,吴小军曾经在互联网公司工作过十个月,他知道在互联网时代抢占先机的重要性。“在将来,我希望我可以用我的项目去回报我的祖国,让普遍的线下零售店和我们的生活可以更好地紧密相连。”
在体验过杭州各种各样便利的APP之后,他有了更宏大的设想——先在自己国家落地,然后实现全球化推广,进行文化宣传构建文化创意产业链。“可是在此之前,我要在中国有更多经验,甚至获取资金。”无论是此次比赛还是日后的学习,吴小军始终相信着“你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将影响你的未来”。
即便是有着满满的灵感和情怀,项目的成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吴小军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平时就和大数据打交道的他有着过硬的专业素养。然而仅凭一个想法和热情是无法打动专业投资者的,尤其是在这样汇聚了浙江数十所高校、几百名留学生跨境电商领域创者的专业比赛当中。
团队里的中国成员们帮了他很大的忙,启新学院大三的学生于晓辉一边忙着准备考研一边尽自己所能地帮助创业计划成型。两人用英语交流,但是于晓辉坦言很多时候还是要依靠翻译软件。比起刚开始简单的大数据结合GPS推荐个性化广告的设想,进入决赛时的项目已然成熟了很多,确定了跟踪定位、平台推荐、线下购买等一系列具体流程。吴小军特地说明了这个项目的核心技术——大数据的获得,“从社交软件和搜索记录中了解客户的喜好,分析、个性化定制,进而提供让他们满意的商品。”
创业计划书、项目路演、穿着、语言表达,甚至是已经创业的中国学生的指导,在这次跨贸小镇国际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学校给了包括吴小军在内的7个留学生创业团队相当可观的帮助。启新学院负责创业指导的张义玲老师说,理工的创业资源是对所有留学生开放的,除了创新创业比赛的组织开展,学校的创业资源班、创业精英班中也都有留学生的身影。学校通过为留学生们提供创业理论教育、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实践的相关培训,加快推进留学生创业项目的落地。
在比赛之余,吴小军还接触到许许多多同他一样怀有热情的异乡创业者们,其中有一个服装设计专业的同学给他留下的印象很深,“我想把中国的设计带回自己的国家”。吴小军感受到,除了不同国度优秀创业思想的碰撞,文化的交流传递也颇具温情。
本报记者 朱燕
通讯员 蒋一倩 王禹洲
新闻来源网址:http://qjwb.zjol.com.cn/html/2018-05/10/content_3652087.htm?div=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