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浙江之声、浙江在线报道我校举办省秋季科技成果拍卖会

发布时间:2017-10-27 作者与来源:浙江经视、浙江之声、浙江在线  浏览次数:

10月28日,浙江之声(新蓝网)、浙江在线等媒体报道了我校校庆系列活动之一秋季科技成果拍卖会。

原文如下:

浙江之声(新蓝网):浙江浙江理工大学120周年校庆 数十项“黑科技”获得转化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10月28日讯(浙江之声记者沈泽南)10月28日,浙江理工大学举行120周年校庆活动,来自海内外的数万名校友重回校园,共情华诞。浙江理工大学的前身是1897年时任杭州知府林启创办的我国第一所官办蚕丝学校——蚕学馆,是我国最早的新学教育机构之一,也拉开了我国近代纺织教育和农业教育的帷幕。

   目前,浙江理工大学服装本科专业在全国高校中位列前三。该校也是我省为数不多的办学历史达到百年的高校。
作为120周年校庆的系列活动之一,2017年浙江省秋季科技成果竞价(拍卖)会纺织新材料与装备技术专场活动在浙江理工大学举行。10余项纺织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的科技成果登台亮相。

   如今,热爱健身、跑步的人越来越多,身体小擦小碰也再所难免。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纺织品设计系主任金子敏团队设计的具有抗冲击保护性能针织运动服装可以说是这一人群的救星,在兼具吸湿透气性、柔软舒适性等性能的同时,日常跑步、健身、骑行等摔伤扭伤,一定程度上都可避免,“我们设计成类似蜂巢的网眼结构,通过纱线之间的层叠,让它形成一些空隙。身体穿着我们这种面料,与地面先接触的时候,相当于有一个弹性在里面。”

    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彭来湖老师的“一次针织成型关键工艺及其装备”,从手工织毛衣中汲取创意,让一件T恤从织布机上拿下来就可以穿,免去裁剪、缝制等工序,满足个性群体需求,“你的网络一下,我通过机联网的系统,把订单下到某一台机器上,机器就提供你提供的花型、尺寸、腰围,哗哗地织起来。整块布下来是桶状的,一分离就出来了。”
 
   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副教授张勇则把研究重点放在了印染废水处理上,通过他们研制的新材料,废水还能实现循坏利用,企业生产成本降低30%以上,“一般絮凝剂把废水处理后形成的淤泥,是不能自然降解的。我们这个是用纸浆做的,絮凝之后,我们测评了一下,在自然界90天就能降解完70%,比传统絮凝剂,它的使用量要下降20%-30%。”
最终,上述三项成果分别以60-126万不等的价格达成技术转让。通过路演和竞拍的方式,在高校院所和企业之间搭建了科技成果供需对接的桥梁,既能够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又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率。今年上半年,浙江通过竞价(拍卖)成交科技成果121项,成交金额2.06亿元;竞价成交企业技术需求23项,成交金额0.31亿元。

   新闻来源网址:http://n.cztv.com/lanmei/zjzs/12715736.html

浙江在线:今年科技成果秋拍第一槌 无缝针织运动服受青睐

    浙江在线10月2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曾杨希)具有保护功能的舒适针织运动服、一次针织成型的工艺和装备、印染废水的处理技术……10月28日,浙江敲响今年秋季科技成果竞价(拍卖)第一槌,2017浙江省秋季科技成果竞价(拍卖)会纺织新材料与装备技术专场暨浙江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路演推介会在浙江理工大学举行。

   活动由浙江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路演推介会和竞价(拍卖)会两部分组成。其中,路演推介科技成果5项、竞价(拍卖)科技成果10项,主要涉及纺织材料、装备制造技术等领域。

   竞价(拍卖)科技成果总起拍价为790万元,经过多轮激烈竞拍,成交金额为1014万元,总溢价率约为28.4%。来自杭州、义乌、天津等地的20家企业参与竞拍。

   竞拍现场,不少颇具科技含量的成果亮相。“具有抗冲击保护性能的舒适型无缝针织运动服装”是一项具有发明专利的科技成果,既是路演推介项目,也是竞价(拍卖)项目,起拍价为80万元。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教授、项目负责人金子敏介绍:“这种服装利用无缝针织设计生产工艺技术,具有防护功能,能够最大面积保护人体肌肉和关节,同时具有吸湿透气性、美观性、弹性、柔软舒适等性能。”经过多轮竞价,项目最终以100万元由浙江棒杰数码针织品股份有限公司竞得。

   本专场活动由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知识产权局)、浙江理工大学主办,浙江科技大市场(浙江伍一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理工大学科技服务中心承办。

   近年来,我省科技成果竞拍朝着常态化发展,只要有技术需求,即可举行拍卖活动。今年上半年,我省成交竞拍科技成果超过120项,成交金额达到2.06亿元,竞价成交企业技术需求23项,成交金额为0.31亿元。

   未来一个月,2017浙江省秋季科技成果竞价(拍卖)会还将举行多个专场活动,包括工业设计成果竞价(拍卖)会、镇海专场路演推介和竞价(拍卖)会、浙江农林大学专场路演推介会等。

   新闻来源网址:http://ent.zjol.com.cn/kjsy/201710/t20171028_5473293.shtml?foxhandler=RssReadRenderProcessHandler

浙江在线:高校教授齐上阵做推介 十项科技成果拍卖全靠“抢”
2017年浙江省秋季科技成果拍卖会在浙江理工大学敲响“第一槌”
高校教授齐上阵做推介 十项科技成果拍卖全靠“抢”

    浙江在线10月2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林梦婕)具有抗冲击保护性能的舒适性无缝针织运动服装、一次针织成型关键工艺及其装备、门面钣金自动化成型技术……10月28日,2017年浙江省秋季科技成果竞价(拍卖)会纺织新材料与装备技术专场在浙江理工大学拉开序幕,正式敲响了浙江省2017年秋拍系列活动的“第一槌”,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成果处副处长程佳、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陈文华出席活动。时逢浙江理工大学建校120周年,推动我省纺织新材料与装备技术成果转化的这一槌,显得意义非凡。

   十项科技成果全靠“抢” 总成交价达1014万元

   “120万第一次报价,120万第二次报价,120万最后一次报价!成交!请8号竞拍者上台签订成交确认书。”来自浙江格尔泰斯环保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施亦斐面露笑容,在竞拍确认表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被她拍下的正是2017年浙江省秋季科技成果竞价(拍卖)会的第一项科技成果——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技术。

   “当时还有其他企业跟我们竞争叫号,自然是有些紧张的,但最终还是成功拍下,价格也在预期范围之内,现在我们整个团队都很激动。”格尔泰斯负责人表示,公司主要是做聚四氟乙烯产品的,迫切需要这项技术来拓宽企业的发展,主攻进入生物制药、食品领域。“因此,我们在得知其参与拍卖后,就特地过来购买。”

   成功拍得“一次针织成型关键工艺机器装备”这项科技成果的是来自浙江日发纺机技术有限公司的邵开元。由于这项技术在拍卖前,参加了当天的路演,吸引了不少企业目光,这使得拍卖环节的竞争变得更加刺激。

   然而,邵先生认为,这样“百舸争流”的需求涌现,其实是浙江企业对于自身智能制造转型的真实需求。“国产设备能替代进口,是整个行业都迫切渴望的。我们希望大家能共同地把这项技术运用起来,形成相互竞争且促进的关系,共同进步发展。”

   据统计,本次竞拍会共成交科技成果10项,总起拍价790万,总成交价1014万元,溢价率达28%。

   高校教授齐上阵“说媒”

   科技元素点缀120周年校庆

   “目前大多数针织服装还需要进行裁剪、缝制、上领、上袖、上罗口等生产工艺,生产流程比较长。但我们这项技术是用于开发短流程的一次性针织成型关键工艺及其设备,能够有效缩短生产流程,提高效率和降低原材料及能源损耗。”来自浙江理工大学的吴震宇教授带着集聚理工纺织服装特色的技术成果,洋洋洒洒地介绍着。

   据了解,本次专场活动的5项路演科技成果和10项拍卖科技成果均“产自”浙江理工大学。高校教授在台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自己的“囊中宝物”做了详细的阐释。台下,以行业专家、投资机构为主形成的点评团,用专业知识和市场化投资经营的视角,对台上科技成果进行点评,开展互动提问。

   适逢120周年校庆,这样的科技元素装点了热闹的校园。副校长陈文华认为:拍卖形式,给高校老师、科研成果搭了平台,更好地让社会企业来了解科研成果。“值得一提的是,拍卖的特性也为我们科研成果的定价提供了很好的保障机制,避免了一些不确定因素,能使我们的成果卖出最高的价格。这套模式如果做得好的话,还可以在兄弟高校之间,起到引领作用,同时能扩大理工的知名度,也能获得社会各界对理工更多的关注。”

   新闻来源网址:http://st.zjol.com.cn/system/2017/10/28/021614573.shtml
http://st.zjol.com.cn/system/2017/10/28/0216145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