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腾讯大浙网、浙江在线报道了我校师生承担全国学生运动会服装设计

发布时间:2017-09-14 作者与来源:腾讯大浙网、浙江在线  浏览次数:

9月15日,腾讯大浙网、浙江在线报道了我校师生承担全国学生运动会服装设计工作。

原文如下:

浙江理工大学师生承担本届全国学生运动会服装设计

白色T恤上有着杭城特点的“杭州蓝”、“西湖绿”,肩膀上象征使命和责任的运动青春的跳跃着的迷彩花纹,中式立领设计,公平公正的国家五星元素,时尚前卫的后背垂向大块面印花......这些别出心裁的构思设计构成了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志愿者服装,而这一件件迸发着青春活力的志愿者服出自浙江理工大学姚琛老师及其团队之手。

理工巧手实力证明“快工”也能出细活

最初接到学生运动会服装设计这项艰巨的任务时,距离开幕仅仅只有四个月的时间,这让此前参与过北京奥运会和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多次大型活动服装设计的姚琛也高呼“时间太紧迫”。

据姚琛的研究生王叶丽介绍,从前团队参与过的一般需求量只有两、三千成衣的小型项目从设计企划到成衣生产,就要花费3-4个月的时间。而对于需要两万多件成衣的学生运动会而言,这个项目只有4个月的时间简直就是“与时间赛跑问题 ”。

都说“慢工才能出细活”,可在这般紧张的时间下,该项目团队在个别阶段的日程,每天甚至要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最终团队从接到任务到设计、出稿、加工再到最后成品只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将六套服装成品精心打磨亮相。她们用自己灵巧的构思和手艺证明了理工巧手,“快工”也能出细活。

团队始终秉持着“只要有一个小细节没有沟通清楚,影响的可能就是全局”的信念,反复调整服装细节,在每个重要节点上都做到无缝对接。

为了让这套志愿者服装能被不同年龄阶段的审美接受,给人以更好的观感,姚琛还在此次学生运动会的设计中邀请了一批“大咖”把关。这些大咖是姚琛发动身边的资源,寻找到的一些条件匹配、有自己独立审美的高中生们。

从设计稿的初步完成,到生产前的最终定稿,以及最后样品完成时的“初体验”,这些大咖评论员们几乎经历了学生运动会志愿者服装的所有“第一次”,在图形勾画等方面给出了不少可行性建议,也让最终的成品中包含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多元性表达。

精巧构思将青春色彩和杭城特色装进服装中

对于这次的设计作品,姚琛也给出了四个字的核心概括——“同中求异”。相同的是与本届学生运动会logo主色调相同的蓝绿色、迷彩元素以及相应的图形勾画和服装配饰,不同的是在不同岗位需求下做出的样式改变。

如果说整个设计的根本是“同中求异”,那么“融合”二字则是贯穿整个设计的灵魂。迷彩这一元素能在每套服装上都得以呈现,就是出于“融合”这二字。

迷彩在年轻人中被接受程度极高,时尚又极富青春活力;另一方面,迷彩的图形具有交融性,象征着圆满和融合。“毕竟这是一个全国性的大型赛事,它也象征着我们各地各方的学生老师的大融合。”在此基础上,迷彩得到了肯定。

除了迷彩元素以外,设计中的其他元素也自有其寓意。主色调蓝绿色、黄绿色代表的是“杭州蓝”、“西湖绿”、钱江潮,运用这些元素,项目团队将杭城特色巧妙地装进设计之中。

该团队将每一句想说的话,每一个内涵而深刻的寓意都裁进学生运动会服装的一丝一线,一寸一缕之中,将青春色彩和杭城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观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触感

在团队的考量里,大型赛事中的服装设计,不仅要考虑观感,触感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学生运动会的举行期间,杭城仍旧饱受高温炙烤,所以他们在面料的选用上花费大量心思。

“面料选用一个是根据不同的特征,一个是必须要考虑到透气性、舒适度以及穿着整体面料表达的一种观感。这些面料都是定织定染,按照要求设计,专门去染的颜色,不是简单去市场随便就能购买的。”姚琛强调道。

作为学生运动会礼仪志愿者的一员,小佟在拿到衣服的第一瞬间就觉得,“服装面料摸上去很舒服,而且透气性非常好。关键是特别耐脏,几天排练下来,衣服也不脏。裙子在旋转的时候甚至会像花朵一样!”

随队志愿者小江也说道:“拿到衣服的时候,和志愿者同伴交流都会说这个衣服的面料还挺舒服、透气的,也不用担心会有汗湿衣服的尴尬状况。”

在未来半个月的学生运动会赛程中,这些志愿者服装将会出现在杭城各大高校的赛场上,陪伴运动员和志愿者们走过青春最绚烂的篇章。

(浙江理工大学全媒体中心:李晴妍 /文 叶伟/图)

新闻来源网址:

腾讯大浙网 http://zj.qq.com/a/20170913/027459.htm

浙江在线:http://m.zjol.com.cn/mzjol/details.html?newsid=021595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