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金华日报:新农村:用真心去感受用真情去服务

发布时间:2006-07-18 作者与来源:金华日报  浏览次数: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中国计量学院……进入暑期以来,一面面来自我省各大中专院校的暑期实践小分队的旗帜在我市各地农村飘扬,上万名新时代的学子用他们的满腔热情感受近年来我市各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积极参与我市蓬勃发展中的新农村建设,用他们的知识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农村的变化让我们感叹

  陈巧苗,是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大一学生,7月4日回到东阳老家后,她与其他同学一起走进了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开始他们的暑期社会实践。

  “花园村的各项条件已经与城市不相上下了,有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城市。”陈巧苗说,通过深入了解,他们才知道,如今的花园村无论从经济、科技,还是文化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民过上了“市民生活”,他们都可以到花园的公司上班,除了年纪特大的到老年中心养老。村民还有许多令人羡慕的福利:有线电视费、医疗保险费、电话月租费等由村集体承担;孩子在村幼儿园、技校上学,学费优惠50%;村民子女考上各层次大学,享受3000元~20000元不等的奖励。在文化方面,花园村有三星级宾馆、保龄球馆、游泳馆、舞厅、影剧院、假山公园等娱乐休闲场所。

  “农村的变化让我们感叹”是许多大学生暑期实践小分队来到我市农村后的第一感受,金东区多湖街道缸窑村、永康市古山镇金江龙村等一个个市级、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让大学生们惊叹。在金东区多湖街道缸窑村,其特色农业和整洁的村容村貌,让到这里来的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的14名美籍外教赞叹。而在东阳市城东街道蔡卢村,这里独创的“蔡卢村农副业发展服务公司”的运营模式吸引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学子们,“他们以‘有偿、微利’为理念,为群众提供一系列的农田服务,农民一个电话,便可以解决农田生产问题,大大节省了劳动时间和劳动力。”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陈江钱说,“在大量劳动力剩余的情况下,村党委积极动员和鼓励村民发展家庭工业和副业,搞第三产业,引导村民创业致富,在促进了工业和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更好地反哺了农业。这是很值得我省各地农村借鉴的。”

  ……

 让设计理念进入农村

  这几天,东阳南马花园村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的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林作鹏正在为花园村设计道路路灯。“村镇规划设计要有特色,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特色化建设。”

  林作鹏说,许多的公共设施虽然在花园村占据面积很少,但也体现了文化和艺术修养。虽然与其他地方相比,花园村的公共设施方面非常齐全,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如电话亭,他们只采用了一些简单的造型,还没有从具体的颜色、材质、功能以及与整个农村社区的相协调上去考虑。

  据记者了解,在我市各地农村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许多大学生都用他们的理念为所在的村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设计,不少已经被采用,并将马上付诸实施。“对村里路两边的绿化如何设计,一直困扰着我们村干部,大学生给我们彻底解决了。”永康市唐先镇新河村一村干部说,“我们觉得大学生的设计富有新意。”

  为了进一步改变村民的观念,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大二学生杨远贵还走马上任了金东区澧浦镇上宅村的村支书助理,成为我市暑期实践活动的第一个大学生“村官”。他上任后,很快村中心生活垃圾成堆的两口池塘,就在他的提议下改建成漂亮的荷花池。

  ……

  (详见:http://www.jhnews.com.cn/gb/content/2006-07/18/content_6632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