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八年的坚持,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的民间样本
通讯员 柴田 见习记者 张龙 文/摄 版面美术及绘画 柴立青
毫无疑问,残疾人士需要的目光不是好奇或者厌恶,而是关怀。
幸运地是,这个社会有很多民间组织,他们用心投射出一道道关怀的光芒,照亮了那一片天空。
浙江理工大学的手语社只是其中的一个。他们用8年的坚持和努力,构建了一个和谐社会的民间样本,为追求品质之城、共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某种借鉴和参考。
音乐淡淡响起,漆黑房里,患重病躺在床上的父亲生命垂危,桌子前母亲缝补着衣服。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儿子站在父亲床前,犹豫着,该去自首还是逃离?
在母亲的呵斥下,儿子含着泪,跪在父亲床前磕了3个响头。最后,为了那份孝心,儿子抛开心中的恐惧,点燃窗前的那枝蜡烛,飘摇的烛光突然照亮了儿子那颗忏悔的心……
当儿子跪下,磕了3个响头时,台下有不少同学已经泪流满面,有人轻声啜泣,有人目瞪口呆,有人满脸紧张。
5月19日下午,第三届浙江省大学生手语爱心会演在浙江理工大学拉开帷幕,这是浙江理工大学手语志愿服务社(简称手语社)表演的手语剧《烛光》中的一幕。
浙江省在杭13所高校手语爱心社团参与会演。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要像风一样奔跑”
首届在杭高校手语爱心会演是在2005年5月15日。很多人现在还记得残疾人王成涛那天的独白。
那天是第十五个全国助残日,手语社联合13所高校手语社及爱心社团成员,以“手传心传,心系手语”为主题,举办了爱心会演。
王成涛同学演唱的歌曲是《奔跑》,唱歌前,王成涛说:“也许我无法记起所有帮助过自己的爱心人士的名字、面孔,但是我们不能够忘记帮助过我们的这些人。在面对自己的奋斗目标时,要常常鼓励自己,在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要像风一样奔跑!”
王成涛的独白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他气势雄浑的歌曲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在会演现场,手语社将募捐到的3000多元钱捐给了杭州市聋哑学校。
而残疾人自强不息奋力进取的精神打动了更多的人。
他们“唱”的《梦想天堂》红得醒目,红得耀眼,红得壮观
2006年3月5日早上6点,手语社携800多名志愿者赶到黄龙体育中心,用手语“演唱”杭州市市歌《梦想天堂》。这可能是迄今为止一次最成功的演出。
这个节目作为杭州市休博会的启动仪式的压轴演出,由浙江理工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办(简称青协),手语社协办。
“我们的家住在天堂/碧绿的湖水荡漾着美丽的梦想/我们的家住在天堂/美丽的梦想期盼明珠耀眼在东方……”
伴随舒缓优美的歌曲,800多名志愿者整齐入场,他们穿着红色的上衣,静静地打着手语。台下的观众看着他们整齐划一的手势,内心备受感染,情不自禁地舞动自己的双手,忘情地学习他们的表演。
“……城市里的每一棵树它们都知道/每一片绿色,是你的阳光/城市里的每一条路它们都知道/有了爱,理想不再是希望。”
踩着歌曲的尾声,表演者迅速聚集、流动,整个队伍由原先的方形,瞬间组合成一颗巨大的心的形状,红得醒目,红得耀眼,红得壮观。看着眼前的一幕,场内观众心头一震,台下顿时响起一片雷鸣般的掌声,不少观众纷纷拍照留念。
“不是他不想说话,而是缺乏沟通和交流”
现任社长陶丽是手语社第8任社长,作为健康人的陶丽与其他人相比,对残疾人有更多理解。
今年4月21日早上,陶丽与8位社员一道到翠苑二区探访残疾人家庭。这也是手语社的日常活动。
这户家庭有个读初一的小孩,叫刘培,他的父母都患有轻度聋哑障碍,可以含混着说话,进行简单交流。父亲做搬运工,母亲待岗在家,用毛线编织鞋子、小人、手机挂带等手工艺品赚点家用。
陶丽记得,刘培看到有陌生人来自己家,眼睛里闪过一丝恐慌。
孩子父母热情地招呼大家坐下,他们手语不太熟练。双方只能边用手语加上笔谈交流。刘培始终坐在阴暗的角落里,一声不吭。他不时地东张西望,搔头弄耳,间或和父亲打上几句手语。问他学习情况,他闭口不提,看他对学习没什么兴趣,社员刘豪就问,“你会不会玩游戏?我们都在玩《魔兽》,你玩过吗?”
刘培点了点头。两人的话题围绕《魔兽》而展开,从骑士到暗夜战士,从大法师到剑圣……谈起游戏,刘培非常兴奋,有点忘乎所以,话也多了起来。
“分手时,我们在楼下合影留念,看我们这么快就要走了,他有点恋恋不舍,呆呆地站在那里,要我们有空再来玩,”刘豪说,“有机会我们很想再去看看他们,特别是刘培,我觉得他不是不想说话,而是因为家庭原因,缺乏跟外界的沟通和交流,显得很孤僻。”
“分手的时候不敢看他们,生怕忍不住流泪”
2005年12月24日,陶丽随大家一起去杭州市聋哑学校,陪孩子们过圣诞。
节目开场就让人很震撼,一群聋哑男生在舞台上跳着劲暴激烈的街舞,满脸的自信与张扬,大家的心情刷地一下飙了起来。
轮到切蛋糕了,孩子们个个争先恐后。
看到哥哥姐姐们带来的圣诞礼物,有圣诞帽、手套、耳套、作业本、笔、明信片等,他们欢呼雀跃。有的孩子等不及了,就问身边的姐姐:“姐姐,能不能把圣诞帽给我?”
“活动结束是晚上9点,他们追了上来,问我们什么时候再来看他们。我们说,有空了就来看你们。” 陶丽动情地说,“分手的时候不敢看他们,生怕看到他们不舍的样子,自己忍不住流泪。走的时候,我们故意把头扭向一边。”
回到学校,手语社副社长卢伟峰收到了聋哑学校男孩陈鹏的短信:今天玩得非常高兴,谢谢你们。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陈鹏每天临睡前都会找卢伟峰聊天。
“手语社的发展贵在有一颗感恩的心”
手语社自1999年成立以来,共有成员和志愿者近5000人,现有成员200多人。
手语社有个宗旨,就是“宣传手语,推广手语,帮助聋人,服务聋人”,这8年,他们不间断地进行手语教学、手语表演和助残志愿服务。
2001年11月,手语社随院系一起搬到下沙校区,整个校区就2号楼一幢建筑。学校周围长着芦苇,晚上起风时,传来一片呜呜的声音,吓得女生天黑后不敢出门,校园里到处是泥巴路面,下雨时泥泞不堪。
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下,手语社逐渐发展壮大。现在,每周周日下午1点30分到4点,在2号北楼3楼的阶梯教室,手语社开始他们的教学时间。课程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半小时由教学部给学员讲课,摆在讲台上的有两本书,一本《中国手语》,一本《初级手语》;后一个小时由表演团教学员学习手语歌曲:《感恩的心》、《梦想天堂》、《心愿》……
信息电子学院分团委书记胡文斌说:“手语社8年来的发展贵在坚持,我们强调爱心、触动、温暖与和谐,他们就是和谐社会的一分子,永远怀有一颗感恩的心,通过自身的努力,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和帮助这些聋哑人,充分保护他们的权益。”
相关链接
帮助残疾人的民间团体有两类
杭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工作人员介绍,帮助残疾人的民间团体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残疾人自己组织的民间团体,像杭州市集邮协会、盲人协会、聋人协会、肢残人协会、无障碍促进会等9家;另一类是社会上健全的人组织的民间团体,像浙江理工大学等各高校自发组织的手语社、西湖集邮茶座、杭州网义工联盟等。
“浙江理工大学的手语社联合市聋人协会,组织了三届高校手语会演,常常走进残疾人家庭体验生活,和杭州市聋哑学校的孩子们进行联谊互动,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工作人员说,“西湖集邮茶座联合市集邮协会,为喜欢集邮的残疾人提供帮助,举办茶座,进行面对面交流,杭州网义工联盟联合肢残人协会,为残疾儿童举办音乐会,组织他们看电影。”
这些非官方的民间团体,自发地举起爱的火炬,释放出生生不息的能量,有他们的艰辛和努力,我们的社会才会充满温暖和希望。浙江理工大学的手语社只是其中的一个,他们用8年的坚持和努力,构建了一个和谐社会的民间样本,为追求品质之城、共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某种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