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杭州日报:都市人寻找心理宣泄

发布时间:2007-09-09 作者与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背景

今天是第五个“世界预防自杀日”,今年的主题是:穿越终生的自杀预防。之所以采用这个主题,是要强调自杀可以发生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因此,预防和干预自杀的策略要适合不同年龄人群的需要。

数据

杭州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的心理救助热线85029595自2004年开通以来,已免费提供服务达3.2万人次;筛查有异情绪来电近1万人次;有自杀意念来电4000人次;高危来电380人次;通过电话回访、联系亲友、联合“110”直接挽救生命60人次。

前不久,在某著名论坛上,一则有关自杀的帖子引起了一场持续一个多月的纷争。

今年7月底,一个网名叫“赢的开心”的网友在论坛上贴了连载漫画——《我们自杀吧》。漫画的主人公名叫黑背,他尝试了各种方式的自杀行为,包括上吊、割腕、跳楼、吃安眠药……漫画的每一节中,作者都会详细地介绍某种自杀方式的死亡原理、死亡率、自杀步骤、选用的工具、自杀未遂的副作用等。

短短几天内,这个帖子的点击率超过20万。不少网友对漫画非常着迷,有的网友“每天一大早起来就上网看帖”,甚至有不少网友自称“黒米”(漫画主人公的“粉丝”)。

此漫画引起的反响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料。8月底,重庆商报报道:有一个12岁的小孩在网上看了漫画之后有模仿行为。为此,网友“赢的开心”暂停连载。不料,暂停连载引起了网民的抗议。大量网民留言希望作者不要迫于舆论压力而停止更新漫画,一时间骂人的、喊冤的、诉苦的,什么声音都有。几天后,网友“赢的开心”又重新连载漫画。

围绕此事,我们特地采访了两位心理学家。

杭州市第七医院心理科主任傅素芬

漫画走红是因为给都市人提供了发泄的途径

傅主任说,自杀漫画走红,主要是由于都市人群工作生活压力太大,却无力逃避、无处发泄,这种漫画恰巧给他们提供了放松和发泄的途径。

“把这种类型的漫画有一定的危险性的。如果一个人本身就有自杀意念,那此类漫画就会给他非常危险的暗示,从而增加自杀的几率。”

傅主任还说,这类主题的漫画肯定不适合未成年人。孩子喜欢模仿,而幽默诙谐的自杀漫画对于他们来说很有诱惑力。虽然作者声明禁止18岁以下的人观看,但把漫画放在任何人都能浏览的互联网,之前的声明也只是流于形式了。

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博士骆宏

自杀不是个人的事,身边人受的伤害最大

有研究表明,每一个人自杀至少会对周围的7-8个人产生心理影响。其中对亲友的影响是最大的,这种不良情绪可能持续多年,甚至终其一生。悲剧发生后,当事人的观念可能会发生巨大改变,“一切都完了,还不如死了算了”……这类想法越积越多,直至产生悲观的生活态度。

有效的危机干预能够帮助人们获得生理心理上的安全感。亲友也可以参与支持和安慰治疗,包括生活照料、陪伴聊天、监护自杀自伤者等。亲友要以委婉的语言提醒当事人,悲剧已经发生了,应该把悲痛的心情表达出来,如果能痛哭一场,心理干预就算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搬家、旅游,或者下乡走亲访友,也有助于当事者愈合心理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