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青年时报: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评出 浙江实现零的突破而且一次拿三奖

发布时间:2007-10-24 作者与来源:青年时报  浏览次数:

记者:王晟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浙江的文学界,特别是诗歌界再恰当不过了。根据评委会透露的消息,在即将公布的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上,浙江终于实现了零的突破,并且一举拿下两项诗歌奖和一项报告文学奖,共三个奖项。而浙江诗歌界的强大实力也终于显现出来。

获三项大奖,浙江实现零突破

担任本次诗歌奖评委之一的西南大学教授吕进日前透露了诗歌奖获奖名单,今年有田禾的诗集《喊故乡》、林雪的《大地葵花》、荣荣的《看见》、黄亚洲的《行吟长征路》,以及于坚的《只有大海苍茫如幕》获得诗歌奖,浙江诗人荣荣和黄亚洲在此中占到两席。

“他们在言大和言小的处理上显示了一定的功力,前三者都以日常生活、底层的弱势群体为关注对象,但从平凡的一面升华到精神的高度。而黄亚洲的诗作虽然从大题材着手却没有假大空的概念,充满了诗人个体的情怀。”吕进评价说。

此外,刚刚以人才引进方式从黑龙江调到浙江理工大学任教的朱晓军教授,其创作的揭露医疗腐败的报告文学《天使在战斗》也获得了报告文学奖。“搞文学评论的洪治纲今年也拿到了理论评论奖,这本书是他在浙江的时候写的,如果他没有调到暨南大学,那么今年浙江就有4个人拿到鲁迅文学奖了。”浙江省文学院院长盛子潮说,浙江作家今年终于在鲁迅文学奖上取得了零的突破,令人振奋。除了这些获奖者之外,温州作家王手的短篇小说《软肋》也进入了短篇小说的终评。

浙江显示强劲诗歌实力

浙江省作协选送的5部诗歌作品最终有两部获得大奖,显示了浙江诗歌界的强大实力。作为浙江省作协主席的黄亚洲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浙江从来就有诗歌的传统,从苏东坡到戴望舒,出过很多诗人。社会剧变又给诗人提供了大量写作题材,再加上浙江人勤勉,浙江诗人早晚都会得到文学大奖。”

浙江虽然没有正式发行的诗刊,但却是诗歌发表最多的一个省。诗歌评论家沈泽宜曾翻阅过某年所有的全国正式诗刊,结果发现有11%的诗歌是浙江诗人发表的。与此同时,“不完整世界——纪念诗歌活动”、“诗琴之美——2007中国(杭州)国际诗人朗诵会”等民间诗歌活动这几年也在浙江频繁上演。

本次获奖的《行吟长征路》去年出版,是黄亚洲2005年参加中国作家重走长征路,以及自己行走了六盘山、延安之后,创作的64首诗歌的合集。而宁波诗人荣荣的《看见》则是她2004、2005年两年创作的100余首诗歌的集子,也是她正式出版的第五部诗集。

相对于早已成名的黄亚洲,荣荣显得有些默默无闻。这位20多年前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化学系的诗人,曾经当过老师,现在是纯文学刊物《文学港》的主编。荣荣说,自己出身平凡,父母都是工人,因此自己的作品关注的也都是小人物的命运,以及这一辈女性的境遇和梦想,“获奖有很多偶然性,得不得奖都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我只是心态平和地写了一些作品。”荣荣在电话里平静地说。

颁奖晚会将首次在鲁迅故里举行

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自10月10日在北京开始评选,到19日已将结果通知到获奖人。25日上午,中国作协将在北京现代文学馆公布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获奖名单。颁奖典礼将于28日晚在绍兴鲁迅故里东入口举行,这是鲁迅文学奖第一次回到鲁迅故乡绍兴颁奖。

与前几次颁奖不同,本届颁奖典礼将全部在“实景”,也就是“鲁迅故里”东路口的鲁迅浮雕墙前举行。典礼上,所有获奖者将坐着乌篷船,沿着鲁迅故居、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等“鲁迅故里”历史遗址,沿着鲁迅足迹一路荡来。

鲁迅文学奖每两年或三年举办一届,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该奖共设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和杂文、文学理论和文学评论、文学翻译等7项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