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教育信息报:服装类毕业生为何成“香饽饽”

发布时间:2009-03-13 作者与来源:  浏览次数:
近日,汉龙威尔等11家服装品牌的老总或设计总监,参加了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名为“感恩母校,关怀学弟学妹”的年会。一场年会下来,服装学院又有多名毕业生顺利找到了“婆家”。该院就业指导老师介绍说,去年底仅浙江三彩服饰有限公司就一次性签约该院毕业生15人,“2008年受全球遭遇金融危机影响,就业日趋形势紧张,但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设计与营销、染织艺术设计等专业(或专业方向)的一次就业率仍高达98%,服装艺术设计等毕业生人数多的大专业一次就业率也达到了90%。”在这令人羡慕的就业形势背后,究竟有怎样的“奇招”呢?
教师下企业课堂连市场
在浙理工服装学院院长郭建南看来,服装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一要有一定的底蕴,重基础;二要有适应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教师要有鲜活的案例,和产业接轨。为此,该院积极支持教师深入市场和企业。方老师刚进校时,由于经验欠缺,她很是苦恼。后来经学院推荐,她参加了汉帛研发中心的工作。随后,她经常把在企业里遇到的案例带到日常教学中。如今,方老师的课又生动又实用,在去年上半年学院评教中她获得了好成绩。
据介绍,服装学院有很多名教师担任着服装品牌的首席设计师或设计总监。在与企业的密切接触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从而真正实现了教学和行业、市场的良性互动。教师不能死守课本,而要让课堂连着市场,用自己的市场实践现身说法,让教学与市场紧密联动。如今这已经成为服装学院教师的共识。而走出去的教师也实现了“三赢”,学院的形象也获得提升;更重要的是为毕业生就业拓宽了路径。
企业用了好才是真的好
服装学院副院长季晓芬同时身兼浙理工汉帛(中国)联合研发中心主任一职。季老师带的学生,是汉帛老总高志伟先生的首选,季老师推荐的学生,高总往往会欣然接收。2004年下半年,季老师因要去瑞士进修,无法带学生。高总得知这个消息后,便从服装工程毕业班中一口气要走了20多名毕业生。同一所学校的毕业生,设计产品会不会出现同质化的倾向?高志伟虽然有所顾虑,但他更相信自己的眼睛。“2005年公司向社会公开招聘设计人员,20位入选人员被剔除了背景资料进行面试。结果,入选的3人竟又都是浙理工服装学院的。” 高志伟说,从那以后他对服装学院的毕业生一直很有信心。
其实,为了让毕业生提早走进市场,一些教师往往会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吸收学生参加,承接企业课题。2004届毕业生黄静晓如今已是汉帛旗下“Hemple系列”服饰的设计助理,她回忆说:“在读大学期间我就被老师推荐到汉帛去实习,毕业后很快就被留了下来。”统计显示,目前“杭派女装”的众多服装品牌中由该院毕业生创办或担任首席设计师的比例达到了近七成。像汉帛旗下8个品牌的主设计师全部来自浙理工,营业、技术、职能管理等部门该院的毕业生更是占到了90%以上。10年来,有200多名装学院的毕业生进入了汉帛,并成长为企业的骨干。公司一负责人表示,企业对浙理工服装学院的学生实行优先录用。义乌衬衫厂的老厂长陈萍说,浙理工是企业的人才基地。
院长带头鼓励学生创业
“我们的学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有很多。”学院负责人举例说,像汉龙威尔、汇成服饰、红袖、天瑞、杰施、法国迪纳克尔等都是该院毕业生创设的品牌服装企业。他表示,虽然这和服装专业的特点不无关系,但也和学院的引导分不开。为提高学生创业的积极性,该院设立了多个创业实践基地,聘请校友作为创业导师,争取相关企业的支持,鼓励学生自主设计,自主营销,走出校门创业。此外,学院还投入100万元设立杭州市杰出女装设计高级研修班,帮助包括该院毕业生在内的服装业人士“回炉”。
服装学院院长郭建南有一件事被传为“佳话”。为支持学生创业,07年他亲自带队暑期社会实践,在杭州的天都城商业街挑了一块4000多平方米的店铺作基地,并与盛宇集团联合成立研发中心。学生们说,院长带头还种下了“梧桐树”,“这么好的条件,想不创业都不行。”据介绍,服装学院目前还拥有浙江省科技服装创新平台、杭州市丝绸制品创新研发平台以及另外的近10个研发中心。仅2008年,这些研发平台和中心就有61个项目立项,总经费近65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