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东方早报:报告称杭州外来务工家庭和谐指数远高于公务员

发布时间:2009-04-15 作者与来源:  浏览次数:

  核心提示:1日,杭州市妇联正式发布《杭州市“和谐家庭”状况评价成果》,令人深感意外的调查结果是,在杭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和谐指数,远高于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家庭和杭州蓝领工人家庭。

东方早报3月3日报道 3月1日,一份历时2年完成的《杭州市“和谐家庭”状况评价成果》由杭州市妇联正式发布。

作为国内首个和谐家庭评价体系,杭州和谐家庭评价模型由夫妻关系、与子女及其他亲属关系、家庭心理健康、家庭物质生活、社区环境5个维度及下属42个指标构成。

研究以抽样问卷的方式选取了杭州5个城区居民家庭1000户——企业高级白领、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员工、蓝领工人(原住民)、外来务工人员家庭4个社会阶层各250户;八区县(市)农村户口家庭1600户。

令人深感意外的调查结果是,在杭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和谐指数,远高于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家庭和杭州蓝领工人家庭。

企业高管人员

家庭和谐总指数最高

杭州城区不同社会阶层家庭和谐状况的调查结果颇有些出人意料,外来务工人员家庭为83.46分,仅次于获84.90分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家庭,高于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家庭(78.82分)和杭州蓝领工人(原住民)家庭(75.80分)。

城区企业高层白领家庭和谐总指数最高,主要是由于其拥有较好的经济收入和物质生活条件,往往可以回避因经济问题等引起的家庭矛盾。而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在夫妻关系、与子女及其他亲属关系、物质生活上的自我评价都远高于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家庭和杭州蓝领工人(原住民)家庭。

“外来务工者的家庭处于发展阶段,他们清楚夫妻在许多问题上保持一致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同时,他们对生活和子女都没有过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家庭和谐。” 研究组负责人、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系副主任侯公林教授介绍,调查中的外来工家庭指全家都居住在杭州,有固定工作和收入,孩子在民工子弟学校的家庭。

研究分析认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家庭得分偏低的是因为较大的工作及心理压力。他们学历不低但收入不高,在决定重大经济投资和孩子教育问题时,易引发家庭矛盾。“物质生活上,外来务工者的生活现状优于原来在老家的生活状况,经过对照后,自我满意度高,这表示家庭收入的绝对值对家庭和谐的影响是相对的。”

低收入家庭

妻子易遭家庭暴力

“无论属于哪个阶层,在家庭暴力项目上得分都明显低下。”家庭暴力依然是影响和谐的重要方面,同时家庭暴力与家庭经济水平呈现出正相关现象。企业高层白领家庭暴力最少,其次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最严重。

而遭受家庭暴力的对象在企业高层白领家庭和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者家庭,主要是孩子;而在本市蓝领工人(原住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尤其是后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对象包括妇女和孩子两方面。侯公林教授介绍,从家庭心理健康评价结果看,虽然近年来身体攻击性家庭暴力有所减少,但新的以冷暴力形式出现的家庭暴力正逐年增加。

此外,除城区家庭和谐存在社会阶层问题外,杭州家庭和谐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别,农村和谐家庭总指数为70.06分,明显低于城区的83.05分。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影响农村家庭和谐的主要因素是改善物质生活条件、提高收入的要求,而影响城区家庭在物质生活条件上的评价则主要在于住房条件和工作之余缺乏适宜的休闲方式。”侯公林说。

◎相关链接

1、三口之家占了近七成

在本次调查中,以三口之家为主流的核心家庭已占家庭总数的68%以上。当家庭结构日益趋向于核心化时,这意味着家庭内部的可利用资源减少、支持功能弱化,抗风险能力降低。

2、离婚率8年增3倍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离婚率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2000年的离婚率为1980的3倍;杭州从2000年到2008年之间离婚率增长了3倍。社会学研究人员认为,家庭稳定性下降,离婚率上升是现代化、工业化的必然结果。

3、压力是1950年代25倍

统计显示,目前一对夫妻所承受的生活压力已是上世纪50年代的25倍,家庭中子女教育、家人就业、住房改善、亲人疾病等压力从客观上导致了家庭负担的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