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肖俊健
本周,包括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在内的全省十所高校同步开展大学生自主创业联合问卷调查。经统计,3200名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对自主创业兴趣浓厚,其中又有84%的学生希望能够创办一家公司或开创一份事业。
不过调查也显示,大学生们对于独立创业所必须了解的知识、政策却知之甚少。在问卷调查中,仅有2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已足够创业所需,而83%的学生则希望学校能够搭建传授创业技能和能力的平台。
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调查数据显示,就算在大学生创业最成熟的浙江,成功率也仅有4%。高校教师们普遍认为,若能对在校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和教育的机会,则对提高成功率起到积极作用。
超半数大学生憧憬自主创业
调查问卷中,有一个问题:“你对创业是否感兴趣”,58%的在校大学生选择了“很有兴趣”或者“比较有兴趣”。同时,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将“实现自我价值”作为创业的首要出发点,甚至高于希望“获取更多财富”,仅有18%的学生认为创业可以解决就业问题。
问卷的设计者认为,此结果显示“就业难”并非促成学生创业最重要因素,大学生对创业的目的有着更深的思考。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有很大出入。其中,有19%的人认为只有个人开办一家公司才算得上成功创业,有10%的人认为创业必须开发一个前沿科技项目,更多的学生觉得只要能开创一份事业,就算创业。
在创业领域选择上,学生们更愿意从自己的兴趣出发。59%的学生愿意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创业,15%的学生选择“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小的行业”,强调创业领域要和自己专业相结合的学生占17%。
在一些较为现实的问题上,学生们的回答就不那么自信了。在被问及“是否了解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时,只有13%的学生表示清楚,认为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已足够创业的学生仅有24%。
浙江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主任蒋肖波说,目前尝试创业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甚至有人受到影视剧影响,觉得创业是件很浪漫的事情,一旦遇上真正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往往手足无措。
学生创业实际上困难重重
在下沙浙江理工大学附近的人行道上,每天入夜就会出现一个“创意集市”。一开始,是附近学校的大学生们自发把多余物品拿到这里物物交换,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跳蚤市场。浙江传媒学院编辑出版专业的大三学生任忠君就是摊主之一。小任说,创意集市的摊主们并不固定,只有在学业比较轻松的时候才出来做生意。
因为来消费的大多数是女生,所以小任卖的东西以小饰品、指甲油、化妆镜为主。他统计了一下,每次从东站的批发市场采购,再到集市上卖出,一晚上能赚一百多元。“和格子铺相比,摆摊不用租金,也不和东家分成,还可以直接和顾客讨价还价,所以能赚得多一些。”小任说,学校里有5%的学生都做过小生意,大家主要是为了积累社会经验,赚钱倒是其次。
“也有创业很成功的”,小任说,学校中有同学搭建了一个全国学生社团交流网络平台,已经吸引了风投,学校也从教学楼里划拨了两个房间供他作为办公室;还有同学在学校开办了广告公司,为企业设计商标。“私下里我们都很羡慕,寝室里凑在一块儿也会有创业的冲动。”不过小任觉得,大学生创业和其他社会群体相比没有什么竞争力,无论是人力资源、资本渠道还是社会经验,都不占优势,“空有敢闯敢拼的劲头,可实际操作的项目却不多。”
其实,就连以创业著称的阿里巴巴总裁马云,也明确表示并不鼓励大学生创业。马云说,大学生创业之前要有心理准备,100人创业,95人会失败,只有少数人可以摇摇晃晃地走过去。
作为即将面临就业压力的大学生,任忠君说,如果是因为在毕业之际找不到工作而匆忙创业,肯定难以成功,创业需要的人脉、经验、资金都需要积累。浙江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主任蒋肖波十分认同这一观点,“很多创业大学生对于创办一个公司的基本流程知之甚少,不知道应如何注册、如何开增值税发票,会计、财务、管理和法律上的知识也很欠缺。”
浦发银行酝酿为在校大学生建立创业实验园
一直在关注中小企业成长的浦发银行杭州分行也注意到了大学生创业的这一“悖论”。作为第一家入驻浙江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机构,15年来,浦发银行在致力于银行成长、以支持浙江经济发展来履行银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又在思考如何在推进大学生就业方面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无论是从眼前还是长远看,对大学生这一群体来讲,创业是最好的就业,有就业的放大效应,但刚刚从象牙塔里出来的学生如何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创业?要是一两年后碰壁,再去找工作,就会发现和自己同班的同学已从新员工成长为职场老手了。这种时间浪费比资金浪费更可怕。”浦发银行杭州分行行长杨绍红说。
一般情况下,创业项目从纸面变成现实,再做出成效,起码要经历一两年时间,而且初创时的资金虽然不多,但仍需要大学生自己去多方筹措。杨绍红认为:“当前,就业形势如此严峻,对大学生创业既要引导好,又要有针对性,对在校园里就显示出创业天赋的学生,学校、社会都应该鼓励,并提供一系列创业技能和知识的教育和指导。作为商业银行,拥有很多成熟的企业资源,可以邀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为大学生们提供创业教育和指导,无论是成功经验还是失败教训都能起到借鉴作用。”
这一想法得到省内十多所高校的认同。浙江理工大学的蒋肖波主任认为,大学生只有通过创业实践和教育,培养出良好心态,掌握了基本技能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才够得上一试身手。
浙江工商大学招生与就业指导处的处长孙鹰也认为,不一定要注册公司才能给予创业指导,只要学生具有创新精神,都应该通过教学、讲座、创业大赛等多种形式接受创业教育。
你认为大学生应该在毕业前就参与创业实践吗?你觉得大学有没有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必要?欢迎读者通过电子邮箱:kbchuangye@126.com,和快报聊聊你的想法。
新闻来源网址:http://hzdaily.hangzhou.com.cn/dskb/html/2009-04/09/content_6471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