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现代教育报:“两栖教授”朱晓军再获殊荣

发布时间:2009-04-21 作者与来源:现代教育报  浏览次数:
作品被收入《中国文学年鉴》——

“两栖教授”朱晓军再获殊荣

本报讯(实习记者刘逸陈涛)他在课堂上传授写作理论,深受学生欢迎。仅一年多,他带的实验班的5位学生就在“全球综合类期刊排行第八名、中国最畅销杂志之一”的《家庭》杂志上发稿达8篇之多,在其他报刊发稿数十篇;课余时间他笔耕不辍,发表了一篇篇反映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报告文学,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他笔下的陈晓兰医生被评选为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他就是浙江理工大学的朱晓军教授。

2007年,他荣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优秀报告文学奖。新华社报道说,朱晓军教授一举创造了全国高校在职教师和业余文学作家首获此殊荣的两项纪录,并称他为“两栖教授”;2008年,朱晓军教授又荣获徐迟报告文学荣誉奖。

本报于2008年刊登了《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脊梁》一文,详细介绍了朱晓军教授作为一名针砭时弊的报告文学作家的心路历程。

最近,朱晓军教授又接连获得多项殊荣——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年鉴社为反映年度文学风貌、聚焦年度文学热点、展示年度文学成就、记录年度文学进展而出版的《中国文学年鉴》(2008)中,他的作品《一家疯狂医院的最后疯狂》成为仅有的两篇入选报告文学作品之一。

在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为了回顾和表彰报告文学在中国30年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积极贡献,倡导报告文学的现实社会影响力而特别举办的“中国改革开放优秀报告文学奖”评奖活动中,他的作品《天使在作战》因为切合改革开放主题,并具有一定的现实社会影响力,被选入30篇(部)“中国改革开放优秀报告文学”获奖作品篇目中。

另外,朱晓军教授的作品《留守在北大荒的知青》也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名列由北京文学月刊社主办、国内文坛最早的年度文学作品排行榜“2008年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中。

面对殊荣,朱晓军这样对记者说:“我只不过是一个历史进程的记录者,写报告文学就是想唤起人们的良知和责任意识。我们社会最大的问题是某些该负责任的人不负责任,同时也没有人追究他们的责任。我认为作为报告文学的写作者,应该是面对现实,应该有一种社会责任感,应该有一种批判精神。”

现代教育报:http://info.edu.hc360.com/2009/04/21151717325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