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春宇
“知道雷云是谁吗?”“当然了,最近媒体上经常报道雷老的事迹,现在他就是我的偶像。”昨天上午,一场名为“青春、信仰”的雷云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在中国计量学院召开,众多大学生代表们争相发言,畅谈他们在学习了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省社科联原党组书记兼主席雷云同志事迹后的感受,会场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就是“信仰”。大学生们谈得最多,感受最深的就是雷云同志对信仰的执著。
昨天上午,面容消瘦,76岁的雷云老先生来到了大学生中间,他告诉大学生:“作为一名党员,信仰是第一位的,大学生应该在年轻时就奠定自己的世界观。”雷云透露,读初中时一本书改变了他的人生,那是艾思奇写的《大众哲学》,通过这本书他喜欢上了哲学,学会辩证地看待人生,加强自我改造。雷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说,自己经历过许多次挫折,被批斗,被下放,但都没有改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觉得,大学生们都应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信仰。”
“雷老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就是,他身患胃癌16年,经过10多次化疗后,还是每天早晨4点多起床写作,坚持读书、学习,这样的工作精神,雷老真够雷的!”浙江大学硕士生刘奇说。
“今天的理论工作者,创作时往往容易浮躁,板凳坐得十年冷,不为一时轰动所动,雷老的事迹对我们无疑是莫大的鞭策。”浙江理工大学硕士生武威志说。
“只有像雷老那样有自己坚定的信仰,我们才会在将来的发展道路上走得更稳更好。”浙江工商大学厉晓媛说。
现场一位博士生表示,随着年龄增大,我们这一代对自己了解更深了一点,今天和雷老交流后,我们的困惑减少了,渐渐认清了自我。生活中总有不如意的地方,雷老一生也很坎坷,但他做人从不摇摆,对党的理论事业的执著和信念,令人钦佩,回头审视自身,惭愧之余更多的是激励和启示,每个人都应有这样的精神信仰来支撑自己的研究工作,才真正是实践了科学发展观。
新闻来源地址:http://qjwb.zjol.com.cn/html/2009-06/05/content_48654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