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青年时报:牛通社将举办2009年度颁奖礼 六款吉祥物请你评选

发布时间:2009-12-01 作者与来源:青年时报  浏览次数:
3

自2008年11月3日牛通社社刊——学生周刊诞生,至今,我们的牛通社已经1岁多啦。这1年里,牛通社里的小记者们越来越多,活动也越来越精彩,很多小记者都把牛通社作为家和学校以外的另一个“家”。

还有不到1个月,就要进入2010年了。新年到来之际,牛通社将举办2009年度颁奖典礼,对这一年来专注于小记者工作、热心于在牛通社大本营发帖、热衷于参加牛通社各种活动的小记者们进行特别奖励。

届时,牛通社将评选出十佳小记者、百名优秀小记者、优秀小记者站点等奖项。颁奖典礼的时间、地点、礼品敬请密切关注本版和牛通社大本营()的通知。

在颁奖典礼前,牛通社的大记者们将满足小记者们的两个夙愿:选出牛通社口号和牛通社吉祥物。

今起征集牛通社口号

背着照相机、手拿采访本和笔出门去采访,小记者们该怎么和采访对象介绍自己呢?碰到同是牛通社的同行,小记者们该怎么打招呼呢?

小记者们想不想很有默契地相视一笑,说出一句牛通社人人皆知的口号?

即日起,面向牛通社所有小记者,征集牛通社口号,要求朗朗上口,且能代表牛通社积极向上的精神。口号一经选用,小记者就可以在颁奖典礼上获得一份神秘奖品。

六款吉祥物请你评选

至于吉祥物,大记者特别邀请了浙江理工大学服装设计专业的大学生们进行设计。

该校服装学院是中国最早开办服装教育学的两家学校之一,在服装教学院校全国排名中稳居前三,多次荣获中国国际时装周“十大时装名校”、“中国著名时装学府”荣誉。

在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辅导员老师李一的带领下,学生设计团队只用了3天时间,就设计出了40多个吉祥物。经过初选,其中6款设计,将由牛通社的小记者来评选决定究竟哪一个吉祥物最终代表牛通社。

同时,这6款设计图也已发布在牛通社大本营,喜欢哪一个,喜欢的理由是什么?小记者们都可以在那里留下自己的意见,或者还可以通过投票热线13857125321来说说自己的想法。牛通社的吉祥物究竟选用哪一个,由你说了算!

对于这6款吉祥物的设计稿,也欢迎你提出修改意见!

1

号吉祥物

吉祥物名字:友友

设计者:阮旗

设计寓意

这是一只勤奋、活泼、可爱的中国黄牛。黄牛是中国固有的牛种,勤奋、坚毅、任劳任怨、忠厚老实,都是它的优秀品质。而友友,不单单只有黄牛的优点,它还有自己独有的优势,比如:活泼、乐于探险、好学、热爱劳动等等。

你看,它还留着一缕孩子般的小卷发,可爱至极,丰富夸张的表情令人忍俊不禁。

2号吉祥物

吉祥物名字:Happy 牛烨

设计者:刘晔

设计寓意

“牛通社”,所以吉祥物必定和牛有关。肤色用肉色,耳朵和嘴巴用鲜亮的黄色,比较接近人的肤色,使之更亲切。对记者而言,要能用耳朵听到有卖点的消息,用铁嘴讲出吸引人的妙语,所以将耳朵设计成张开状,好像正在接收来自于周围的讯息。而且,记者的小帽子、记者证、话筒都是必备的,可以充分凸显记者的特征。

另外,小牛记者的服装是蓝色的背带裤、橘黄色T恤衫,颜色对比分明,能显示出他的可爱,简约的衣服适合其快速追赶有卖点的讯息。小牛的姿势成双手张开,奔跑状,也是正在卖力工作的样子。它的脸部表情是吐舌头、抛媚眼的可爱样,可以看出来虽然记者的工作很辛苦,但小牛表现出来的是开心,是值得和满足。

3号吉祥物

吉祥物名字:跃跃

设计者:王鸿飞

设计寓意

人形的牛,手上端的是相机,眯着的双眼,是在冥想:这个世界,我能拍到什么。

尾部的造型是一个话筒,既体现了小记者的形象,同时,作为牛身上最灵活的部位,也体现出小记者对新闻的敏感性。

4

号吉祥物

吉祥物名字:奔奔

设计者:顾熙颖

设计寓意

该吉祥物的颜色整体以绿色为主,体现了牛通社的小记者们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团体。

吉祥物脚踏如白云般轻盈的稿纸,背着充满智慧的神笔,体现出作为小记者的职业特征。高高翘起的牛尾体现出小记者对新闻的灵敏反应。

吉祥物面带微笑,高高兴兴地去采访,体现了小记者们对职业的热爱和积极主动的特点。

整个吉祥物的设计给人一种轻盈,运动的美感,体现出牛通社的小记者们积极向上的风貌,相当可爱!

5

号吉祥物

吉祥物名字:漫漫

设计者:周天 王和杰

设计寓意

漫漫是一只粉红色的小牛。粉红色和白色是她的主色。粉红色是一种可爱的颜色,白色则代表着圣洁。她用她手中的纸笔记录着她看到的每一件事情。

6号吉祥物

吉祥物名字:塔塔

设计者:林思远

设计寓意

吉祥物的主题是牛,但却穿成一只小蜜蜂的样子,表现出中小学生活泼可爱、天真,没有拘束的样子。寓意小记者们都有着黄牛一样的踏实和小蜜蜂般的勤劳。

(以上设计者均为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在校学生)

新闻来源网址:http://www.qnsb.com/fzepaper/site1/qnsb/html/2009-12/02/content_2347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