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徐庆霞
本报记者 洪慧敏 文/摄
昨天,一名年轻的大学老师终于得偿心愿,做“门槛”:他穿着考究的西装,横躺在了东街6号艺术空间展厅的门前,身下是一溜胡乱铺就的白布,来自各行各业的众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各怀着忐忑、好奇、尝鲜的心态,从他脚上、身上、脖子上跨过,进门看画展。
这一幕,昨天下午发生在东街6号艺术空间内《十大艺术院系百名青年艺术家千件作品大联展》的展厅门口。
“门槛”是浙江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美术系的一名老师,35岁,河南人。
想作一回“门槛”,体验一下“社会底层”的感受,何老师说这是自己积累了两年多来的夙愿。
何老师说这个心愿来自于春运坐火车时的感触。在拥挤的火车上,打工者们为了省钱,买了10多个小时的通宵站票,累了,只得任意坐在地上或钻在车凳下,为了占一席休憩之地,没有人介意从别人的脑袋上跨过,也没有人介意“被跨过”。
“我构思了两年,希望通过以自己的身体为媒介,来表达那种无形的踩跨。”前段时间,艺术空间的负责人辗转知道何海的心愿,表示愿意帮助达成心愿。